梨花風起正清明,風淡云輕思故人。清明時節祭祀掃墓、緬懷先人,是國人的傳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扎堆、不聚集成為人們的共識。記者清明節在我市陵園公墓看到,清明祭掃和疫情防控同步進行,在全市禁止現場祭掃的情況下,市民更多選擇代客祭掃,獻花一束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清明假期顯得綠色文明。
4月4日,清明假期第二天,二三十名孩子在悠貝親子圖書館老師的帶領下在市戚城文物景區開展清明節主題活動,通過學習有關清明節的詩詞、了解清明節習俗、做游戲等多種方式,讓孩子親身感受清明節的傳統文化。
陵園現場嚴防疫情
4月4日,清明假期第二天。當天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長青陵園。入口處,一道長長的警戒線將陵園與馬路隔開。門外停著幾輛執法車,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門的執法人員正在現場執勤。工作人員介紹,近期國內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局部暴發態勢,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清明前夕,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專門下發通知,暫停現場祭掃。為防止有市民進入陵園現場,我市多個部門都安排人員在陵園公墓值守,確保政策執行到位。
陵園門口,長青陵園工作人員專門將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的文件及陵園暫停祭祀的政策擺放在門口。“清明節是祭掃高峰,通過我們的宣傳通知,清明節前不少市民已經錯峰前來祭掃。市里下發不讓現場祭掃的通知后,我們第一時間落實,所有工作人員全員上崗,專門安排值班人員在門口值守,嚴禁外人進入陵園。”長青陵園相關負責人呂廣東說。
代客祭掃蔚然成風
在不能現場祭掃的情況下,如何表達、寄托對親人的哀思之情?答案是代客祭掃。記者在長青陵園門口看到,陵園方專門設置了一個服務臺,辦理代客祭掃服務。“帶著供品來的,我們免費代為祭掃;沒帶供品的,我們準備了鮮花、水果等供品,僅需少許費用就可托我們代為祭掃逝者。”呂廣東說。
他介紹,接到市里不能現場祭掃的通知后,長青陵園緊急行動,開展了代客祭掃服務項目,成立了代客祭掃服務隊,全力為市民服務。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陵園,陵園內墓區森森,一片安靜,只聽到鳥兒嘰嘰喳喳的聲音。工作人員正在其中一個墓碑前進行祭掃。“這個是市民臧先生托我們為他的父親祭掃。我們嚴格按照祭掃禮儀,為客戶開展祭掃服務,然后把照片發給客戶。”祭掃人員介紹說。
一束鮮花、一個花環、一盤水果、三根香、幾盤糕點,簡簡單單的儀式,深切的懷念,陵園工作人員代表墓碑主人的親人,托寄思念之情。
呂廣東介紹,請工作人員祭掃的,主要是家在外地不能趕回濮陽的人。還有很多在當地的濮陽人,在媒體上看到不讓現場祭掃的通知后,也前來選擇代客祭掃服務,目前已經有100多名市民選擇了這項服務。在呂廣東看來,代客祭掃一方面沒有丟掉清明祭掃的傳統,又能很好地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還節儉綠色,可謂一舉多得。
清明假期,廣大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游玩,盡享春天的美好時光。圖為4月5日,一名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在開發區王助鎮丁寨村草莓大棚里采摘草莓。
文明綠色過清明
對于禁止現場祭掃的政策,很多市民表示理解和遵守。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車輛陸續來到陵園,但聽說不讓進入陵園后,有的選擇默默離去,有的現場選擇代掃服務。市民趙先生一家六口開兩輛車前來祭掃,得知不讓進入陵園后,選擇了代掃。“我們表示理解,畢竟現在防疫形勢緊張。不讓進就不進去了,把心情表達到就可以了。”趙先生說。
在門口執勤的一位執法人員介紹,他們清明假期全天候守在門口,絕大多數前來祭掃的市民,都能自覺遵守防疫政策。也有極少數的人會抱怨,但抱怨幾句后也都選擇離開。從前兩天的任務執行情況來看,沒有鬧事的,也沒有強行要闖入陵園的。
呂廣東說,這幾年市民祭掃越來越呈現出環保、綠色的態勢。十多年前,大家都是在墓碑前燒紙、焚香、放鞭炮,現在這樣的現象早就沒有了,鮮花祭掃已成為這些年祭掃的時尚。今年在不能進入現場祭掃的情況下,祭掃環境更顯文明綠色。
選擇居住地過清明
中原油田職工劉先生,老家在湖北,父親已故。以前每年清明節,劉先生都要回鄉為父母祭掃。但今年,劉先生選擇留在濮陽,不能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給父母掃墓了。劉先生說,現在疫情形勢緊張,回去后就得隔離,自己麻煩也給老家親人添麻煩。“父母墳上有兄弟姐妹去就行了,等今年高鐵通車、疫情形勢減輕后再回去不遲”。
老家在山東的油田職工田先生,今年清明節也選擇留在濮陽。他介紹,清明節前,就已經和老家陵園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請他們代為掃墓。陵園工作人員也將掃墓照片發了過來,自己很滿意。“祭掃只是一種形式,懷念永遠在我心里”。
老家在濮陽、目前在北京工作的楚先生,在電話接受采訪時也告訴記者,因為疫情防控,清明節他選擇不回家,就留在居住地度過清明假期。
記者咨詢了數家在外地的濮陽人,他們都表示,面對疫情,選擇支持疫情防控,在居住地過清明,不給老家添麻煩,不給濮陽添麻煩。(記者 袁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