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SDN、AI等新型技術的引入,智能光網絡被賦予全新的定義。尤其到了5G時代,網絡架構更加復雜,功能、性能不斷增加,海量的數據流量和全新的業務模式出現,對光網絡承載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產業界需要通過人工智能等手段,實現光網絡的智能管理、極致體驗、靈活開放,以達到提升用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的目標。 但要構建全光自動駕駛網絡,實現光網絡向全光底座智能化演進,突破成本、技術、應用場景等諸多瓶頸,需要產業界協同創新。
鑒于此,中國光電博覽會聯合C114通信網推出大型策劃會展活動——“2022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本次論壇的第五場線上活動“網絡智能化技術專場”上,華為NCE光網絡領域首席架構師羅賢龍發表了題為“自動駕駛光網絡中的AI技術發展”的主題演講。
自智網絡已成產業共識,行業數字化驅動光網絡更智能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從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GDP占比來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中國已成為全球數字經濟體量第二增速最快的國家,新基建、新要素、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羅賢龍指出,在數字化進程中,自智網絡驅動運營商加速數字化轉型,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一方面,數字化業務能夠帶動新業務創收,另一方面,數字化運營運維能夠帶來運維效率提升。TMF調研顯示,自智網絡主要驅動力來自改善業務體驗、新業務增長、提高運維效率。目前,自智網絡已成產業共識,四大因素加速實踐落地:一是目標架構,二是分級標準,三是價值評估,四是迭代演進。
2019年主要是統一理念:2019年5月,TMF發布了《自智網絡白皮書》;2019年8月,3GPP發布《移動網絡自智白皮書》;2019年10月,ETSI發布了《電信網絡智能化分級研究報告》。
2020~2021年主要是標準立項:2020年5月,TMF自智網絡技術架構立項,ETSI的F5G管控立項;2020年6月,3GPP的R17自智網絡分級立項;2021年10月,CCSA光網絡智能化需求與用例標準立項;2021年9月,TMF DTW全球峰會發布《AN白皮書 3.0》;2021年10月,CCSA光網絡智能化需求與用例、接口標準立項。
而未來2-3年將進行實踐落地,產業方面統一技術標準、接口定義,運營商方面劃分演進代際、落地實踐。
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也驅動光網絡邁向自智及提供品質聯接和品質業務,服務千行百業數字化。羅賢龍指出,光傳送網絡需要實現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但光網絡的現狀卻面臨5大運維挑戰:一是規劃方面離線規劃,導致精準資源預測難、緊急采購擴容多、離線規劃效率低;二是建設多次上站,硬裝/軟調/驗收多次上站;三是運營周級開通,人工資源核查、分段配置效率低,自動化/電商化程度低;四是維護方面被動運維,故障被動響應,海量告警定位困難;五是優化缺乏手段,網絡及業務隱患感知及優化困難。這些挑戰均要求光網絡更智能、更自動化。
全光自動駕駛網絡,如何使能三“零”體驗
針對上述挑戰,羅賢龍表示,基于華為AIOps服務(AI應用、編排框架、AI原子能力)關鍵技術,華為推出的全光自動駕駛網絡的目標是使能三“零”體驗:零等待、零故障、零接觸,通過業務運營(業務閉環)、服務運營(服務閉環)、資源運營(資源閉環)三層目標架構,最終目標是實現全光底座、數智化全光網,實現“規->建->營->維->優”的自動化、智能化。三“零”體驗主要是通過自配置、自修復、自服務三個方面來實現。
自配置方面,端到端一站式業務快速發放能力。業務模板,一次配置,多次使用 ,提供業務策略,保護類型快速配置管理,減少60%重復工作;多因子算路,滿足客戶訴求,豐富的業務策略,流量最優、最小跳數、時延,最優等路由策略,一次性提供多條可選路由,滿足客戶需求;跨層驅動發放,一鍵發放,業務模型簡化,降低BSS/OSS對接工作量>50%,跨層協同,端到端業務配置無需逐站逐層配置。
自修復方面,光網健康保障,光纖健康狀態可視可預測,變被動為主動運維。通過光纖健康保障,實現健康可視、健康預測、自動故障定位,變光纖/OCh故障后的被動響應為預測性維護;智能故障管理,利用三級AI告警壓縮,實現一故障一工單;時空關聯分析應用質差,提供修復建議指導高效排障。
自服務方面,專線SLA,打造差異化、確定性的增值服務,實現SLA多維可視、SLA可追溯可保障、SLA可變現。
運營商現網成功實踐
目前,華為全光自動駕駛網絡解決方案已經在運營商現網有了諸多成功實踐。
例如,華為助力聯通某公司實現智能化,重塑光網運維新體驗。針對該運營商光纖劣化故障多、定位時間長,缺乏業務、光纖可用率保障手段等痛點問題,華為通過光網健康保障等方案,幫助該運營商變被動處理為主動預防,劣化故障預測率100%,劣化故障定位時長降低80%以上,提前識別健康風險,助力網絡優化。
而在移動某公司,華為助力該運營商實現以客戶體驗為中心,持續提升滿意度,構筑家寬主導優勢,從“規模經營”轉向“體驗經營”。針對該運營商缺乏家寬體驗質量監控體系、“卡”“斷”“慢”問題、無法準確定位和快速解決等痛點,華為通過家寬用戶感知提升全流程支撐體系(基于AI的應用識別、體驗度量與質差定位、策略調度優化閉環),用戶滿意度提升100%,質差識別準確率95% ,套餐營銷成功率33% ,整改用戶改善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