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行業今年的日子并不是很好過。
6月27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簡稱中期協)發布《2023年5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數據顯示,5月國內期貨市場交易量、交易額同比均有顯著增長,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升至1.51萬億元。盡管手續費收入有所回升,但期貨公司凈利潤仍同比下滑近三成,不過環比已出現好轉跡象。
業內人士分析,客戶權益增長放緩、利率降低、交易所返還減少,或是期貨公司今年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未來伴隨新政策落地和新業務拓展,期貨公司有望找到新的突破口、重回增長軌道。
(相關資料圖)
5月期貨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環比回升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29個轄區。2023年5月交易額50.21萬億元,交易量8.49億手,營業收入31.11億元,凈利潤7.74億元。
期貨市場的交易情況明顯回暖。5月期貨市場交易額為50.21萬億元,同比增長25.52%;交易量為8.49億手,同比大增80.41%。1-5月,期貨市場累計交易量為32.66億手,同比增長32.11%。在交易量增長帶動下,5月全國期貨公司手續費收入達到19.93億元,同比增長11.39%。
5月期貨公司營收和凈利潤都有所下滑。當月營業收入31.11億元,同比下降6.03%;凈利潤7.74億元,同比降幅更是達到28.06%。從1-5月累計數據看,期貨公司凈利潤達到37.25億元,同比減少11.73%。
值得注意的是,5月期貨公司經營數據環比已出現改善。其中,當月營業利潤較前月增加25.73%至10.15億元;凈利潤環比增幅達到29.33%。考慮到5月還有長假效應,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今年整個期貨行業都比較難,在我看來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入市資金增長放緩,進入存量博弈。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全行業客戶保證金規模在到達1.5萬億以后,就基本一直在原地踏步。二是利率下降,這直接影響了期貨公司的利息收入。三是交易所返還政策變化。”某華東大型期貨公司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服務實體成果豐碩、未來有望找到新支點
雖然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期貨公司盈利水平階段性承壓,但行業的亮點依然不少。
首先是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中期協相關數據顯示,期貨公司風險子公司各項業務中,場外衍生品和含權貿易業務服務中小微企業及上市公司的數據有了明顯增長。
截至今年4月底,場外衍生品業務服務中小微企業當年新增名義本金規模2479.58億元,同比增長21%;服務上市公司當年新增名義本金規模1092.73億元,同比增長121%。含權貿易業務服務中小微企業當年累計服務規模8.53億元,同比增長76%;服務上市公司累計服務規模4.18億元,同比增長170%。
而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了解的情況看,不少期貨公司都加強了鄉村振興方面的扶持力度,保險+期貨的模式得到持續推廣。
今年3月2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通知,就《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引人關注的是,新規依法適度拓展期貨公司業務范圍,有望對期貨公司放開期貨自營、期貨保證金融資等多項新業務。衍生品交易、期貨做市交易、資管業務也將收歸期貨公司母公司。
“我們都期待新辦法早日落地,這將為期貨公司打開新的增長極,未來的想象空間會變得很大。當然這些潛在的新業務也考驗各家公司的綜合實力,包括資金實力、業務能力、風控水平等等,行業格局可能會進一步向頭部公司集中。”有業內人士表示。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