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量增加
目前,供應增加、價格下跌的正反饋依舊存在,使得玉米價格反彈乏力。不過,后市隨著需求好轉,將支持玉米企穩反彈。
圖為近3年來北方港口玉米庫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氣溫大幅下降,東北地區的玉米正常脫粒,玉米上市量明顯增加。階段性供應寬裕,導致玉米現貨價格下跌,從而拖累期貨價格沖高回落。展望后市,短期內玉米供過于求的局面難以改觀,玉米后市將延續回調態勢。
供不應求局面緩解
前期,國內玉米現貨價格之所以能上漲至近幾年高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運輸不暢導致較高的玉米產量沒有轉為切切實實的供應;另一方面是今年冬季降溫偏慢,前期溫度偏高不利于東北地區玉米上凍脫粒。目前這兩個問題全部得到解決。隨著東北降溫幅度加大,東北玉米脫粒、烘干速度加快。同時,玉米購銷活動加快,飼料廠和深加工企業到貨量增加,農民售糧進度也有所加快,玉米現貨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得到緩解。
對于處于歷史高位的玉米價格,貿易商和飼料廠開始謹慎采購,大多持觀望態度,不斷下調報價使得玉米價格不斷低走。截至上周,全國玉米產區農戶售糧進度為29%,比上期調查推進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快5個百分點。其實,就玉米生產來看,今年玉米價格沒有太多上漲的理由,畢竟今年玉米產量比上年有所增加。根據調研反饋的情況分析,由于生長條件良好,今年我國玉米單產較高,在播種面積下降的情況仍實現了豐產。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2月預計,今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4295萬公頃,比去年減少37.4萬公頃;單產為6410公斤/公頃,比去年增加119公斤/公頃;產量為27531萬噸,比去年增產276萬噸。
企業采購步伐放慢
近期,雖然疫情防控政策全面優化,但下游需求恢復尚需時日,玉米深加工企業開工率仍處于相對低位。加之玉米價格下跌較快,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使得玉米深加工和飼料企業采購步伐放慢。據統計,2022年第49周(12月1—7日),全國126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含69家淀粉、35家酒精及22家氨基酸企業)共加工玉米103.7萬噸,較前一周增加1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4.3萬噸,減幅為12.09%,為近5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養殖產品消費不旺導致生豬價格低走,飼料產量下降導致玉米飼料消費不旺,加之前期已經采購了部分玉米,目前飼料廠庫存尚可,進一步采購的意愿不強。截至12月8日,飼料企業玉米平均庫存為34.46天,周環比減少0.34天,但較去年同期增加6.92%。根據樣本企業數據測算,10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2672萬噸,環比下降5.7%,同比增長0.2%。
綜合以上分析,氣溫下降以及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使得玉米流通加快,階段性供應壓力增加,疲弱的下游短時間承接不了突然上量的玉米,導致玉米現貨價格高位回落。目前,供應增加、價格下跌的正反饋依舊存在,使得玉米價格反彈乏力。當然,長期來看,隨著需求出現好轉,終將支持玉米企穩反彈。(作者單位:金期投資)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 供過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