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純堿月間價差波動較大,近強遠弱格局明顯,1—5和5—9合約價差大幅走擴,尤其是5-9價差已升至540元/噸附近,價差創純堿期貨上市以來新高。近期純堿市場正套的主要邏輯為何?540的5—9價差是否已升至極值?
一、提前投產?一則消息引發遠月大跌
(相關資料圖)
1月9日16點57分,博源集團官網發布阿拉善天然堿項目第四次協調推進會相關信息,博源集團副董事長、副總裁、項目現場指揮部總指揮戴繼鋒指出,會議明確了項目建設工期節點。“項目一期工程計劃于2023年3月鍋爐點火,5月第一條生產線試車,6月第二條生產線試車,6月底項目一期工程總體投入運行。各參建單位要團結一致,踔厲奮發,確保各裝置節點按計劃順利完成。”1月10日午間,該消息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市場空頭情緒發酵。10日下午開市后,純堿期貨遠月合約大幅下跌,SA2309跌幅達到4.50%,2310合約跌幅達到4.45%。與遠月合約走勢不同,純堿近月合約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主力合約SA2305當日跌幅僅0.64%。
與此前遠興公布的“6-9月分批試車生產”不同,此次遠興能源提出“6月底一期投入運行”較原計劃提前近三個月,可能使得2023年國內純堿產量增加35萬—45萬噸。消息沖擊下,純堿5—9價差進一步擴大。
二、遠興影響為何如此巨大?
近期期價波動加劇,遠月合約受遠興投產消息沖擊較大,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遠興新增產能巨大,投產后將導致國內純堿過剩;二是遠興的天然堿有巨大的成本優勢,降價搶占市場份額的動力較強,或導致純堿現貨價格大幅下跌。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12月,國內純堿總產能為3243萬噸,其中有效產能為3118萬噸。遠興能源阿拉善天然堿項目一期規劃產能為500萬噸/年,占國內純堿總產能的比重為15.42%。二期規劃產能為280萬噸/年,占國內純堿總產能的比重約8.63%。若遠興按期或提前達產,國內純堿供需格局將自緊平衡轉向寬松,階段性供應過剩壓力將導致價格下跌。
早在2019年3月,遠興能源子公司銀根礦業即通過掛牌競拍的交易方式獲得由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自然資源局頒發的《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2021年6月,銀根礦業取得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為自2021年6月9日至2047年6月9日,合計26年。根據經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備案的儲量核實報告,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天然堿礦總含礦面積42.1平方公里,固體天然堿礦石量10.78億噸,礦物量7.09億噸,平均品位65.76%,屬于大型天然堿礦床。阿拉善天然堿項目于2021年4月7日開工,原計劃于2022年底建成,后推遲至2023年中完工投產。遠興能源目前持有銀根礦業60%的股權。
除供應過剩壓力外,遠興能源的天然堿項目生產成本極低,產能投放后,國內純堿定價權和貿易流向都將發生顯著變化。目前國內純堿生產以氨堿和聯堿工藝為主,天然堿產能占比僅5%,阿拉善天然堿項目投產后,天然堿產能占比將升至18%。屆時遠興能源的天然堿為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將主動降低銷售價格,其它企業或被迫下調價格。憑借每噸600多的生產成本,遠興能源的投產進度提前或推遲都將對國內純堿價格形成明顯沖擊。
三、近月合約緣何強勢?
與遠月大跌迥異,近期純堿近月合約偏強運行,5月之前的合約已連續上漲近兩月。即使在短期利空影響下,1月10日近月合約跌幅都較小,1月11日更是強勢上行,1/2/3月合約齊突破3000元/噸,SA2305合約上漲至2863元/噸,創7個月新高。
純堿近月合約強勢,主要是純堿當前供需緊平衡,庫存降至低位,且2023年上半年純堿供需矛盾仍難緩解。上半年純堿產能增量較少,而需求將繼續增加,一季度價格易漲難跌。經歷了2022年庫存去庫近200萬噸后,浮法玻璃產能持穩和光伏玻璃產能增加將帶動純堿需求持續增加,2023年上半年國內庫存將降至更低水平,對價格的支撐較為強勁。除基本面利好外,近期國內經濟回暖、地產行業政策利好頻發也對純堿期價起到了提振作用。
四、5—9價差還有上行空間?
當前5—9價差已達到540元/噸,即市場預期9月份純堿現貨價格將較5月現貨價格下跌540元/噸,按照當前的2850元/噸的現貨價格測算,價格跌幅將達到19%。誠然,當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企業將大幅調漲/調低銷售價格,但四個月時間現貨價格下跌19%,其合理性有待商榷。
其一,按照此前遠興的投產計劃,500萬噸產能將在6-9月份分別投產150、150、100、100萬噸的產能。此次提出想要提前到6月份全部投產,項目進度是否允許?資金、人員和配套能否跟進?此類問題,仍需繼續觀察,或只有到三四月份才有明顯的結論。
其二,阿拉善天然堿項目已獲得350萬m3/年的黃河水取水指標,能滿足約200萬噸/年的生產。遠興管理層表示,剩余水指標將分階段落實,預計5月份能拿到600—700萬m3/年的指標,滿足一期的生產需求。水指標能否如期獲取,暫時仍未可知。
其三,從現貨角度進行分析,目前國內純堿總庫存近180萬噸,其中上游堿廠僅27萬噸庫存,浮法和光伏玻璃企業持有庫存超過100萬噸。當前光伏玻璃企業持續擴張產能,浮法和光伏玻璃企業為維持原料安全,主動增加純堿原料庫存,最新的純堿可用天數約24天。按照光伏玻璃產能擴張之前的行業慣例,玻璃企業原料安全庫存約10-15天。若后期天然堿項目在4月份確定可于5月投產、6月全部投產,對于玻璃企業而言,降低純堿庫存攤薄成本是更有利的選擇,4月份開始玻璃企業可能主動降低原料庫存,使得市場上可流通貨源增加30萬—40萬噸,5月現貨價格下跌壓力較大,價差縮小的概率較大。若天然堿項目在4月份確定不能提前投產,玻璃企業選擇不提前降庫是更有利選擇,則9月合約存一定修復空間,5—9價差可能持穩或小漲小跌。另外兩種情形發生概率不大,此處不予過多討論。
綜合來看,當前540元/噸的5—9價差已充分計價遠興提前投產對現貨價格的沖擊。我們認為5-9價差繼續上行空間不大,5月之前存一定的回落空間。建議前期正套策略可陸續止盈。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