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省級美麗宜居小城鎮-石湫
揚子晚報網 5月7日訊(記者 姜婧儀 通訊員 寧建軒)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南京村鎮再次成為短途旅游熱點。處在城鄉融合銜接帶上的小城鎮、帶有民俗特色與獨特自然資源的鄉村,如何提升建設品質,持續散發魅力?近日,市建委編制印發《南京市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技術指引》與《南京市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工作技術指引》,在全省率先為小城鎮建設與農村住房條件改善制定技術規范,為南京市鄉村振興提供建設指南。
宜居、宜業、宜游是小城鎮建設的根本目標。《小城鎮指引》給小城鎮的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配套、道路綠化等環境空間提升和新舊住宅建設提出更高要求,不斷提升小城鎮的服務品質、環境品質、住宅品質,向著打造城鎮中心、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和生態綠芯的方向努力。
目前全市共有29個新市鎮(小城鎮),其中湯泉、石湫、淳化、白馬、椏溪5個為省級美麗宜居小城鎮試點,《小城鎮指引》提煉了可復制的經驗,針對每個城鎮獨特的資源稟賦提出“一鎮一建議 ”。如湖熟街道,建議通過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對公園道路綠化、臨街建面和廣場空間優化、塑造生態特色空間,打造城郊魚米之鄉特色。把小城鎮建設放到城鄉融合和南京都市圈發展的大背景下,從找準優勢、協同發展、區域互聯三個角度精準定位,提高產業人口的承載力和集聚力,強化與中心城區的互聯互動,帶動鄉村振興。谷里街道發揮自身立體交通優勢,發展起汽車產業、新能源、機械制造和智能電網為主的工業體系,實現了“內培”+“外引”+“轉型”的良性循環。
住有宜居,也是衡量鄉村振興的重要指標。僅過去一年,南京市就消險解危了323戶行政村集體土地上的危房、583棟存在隱患的經營性自建房,超額完成3843戶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任務。
而《農房指引》著眼于更高標準推動村莊建設和農房改善,在改造、翻建、插建等農房建設行為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我市持續推進農村住房改善工作,在建設指南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農房改造要遵循“安全、經濟、美觀、綠色”的原則,從功能空間改造提升、建筑立面整治、建筑節能改造、結構安全加固、建筑設備提升等方面對農房改造提出技術指引。
村內原址翻建和利用閑置用地插建,應充分考慮現代農村生產、生活特點,結合村莊布局和周邊自然環境,《農房指引》從建筑功能空間、建筑風貌、建筑節能與主要構造、建筑結構與施工、建筑設備等方面提出技術指導。
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今年,南京將實施29項美麗宜居小城鎮項目建設,創建1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完成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任務1218戶。在兩部技術指引的指導下,南京的鄉村建設將更宜居、更特色、更和美。
校對 徐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