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腎病二科主任王輝(前排左)和科室醫護人員探討病情。河北日報通訊員任穎供圖
【關鍵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新聞現場】
近日,白溝新城居民張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樂樂(化名)來到保定市白溝新城康樂醫院就醫。樂樂生長緩慢,身材矮小,張女士擔心孩子身體出了問題。
在此坐診的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營養科醫生張遠達對孩子進行診斷后,確診其為矮小癥,積極對因治療,制定外源性注射生長激素方案,促進身體的發育。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樂樂的矮小癥癥狀得到了改善。
“當時,我們還猶豫要不要去北京或保定市的大醫院看病。”張女士說,得知在康樂醫院坐診的是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的醫生時,就放心地在這里進行了治療。
白溝新城康樂醫院是一家一級民營醫院。在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選派專家坐診之前,康樂醫院對矮小癥患者毫無解決辦法,一是因為沒有專業的檢測設備,無法做血液檢查;二是因為沒有專業的醫生,無法對癥下藥。
大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這是深化醫改的方向和廣大群眾的所思所盼。然而,由于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原因,很多患者得了病都要到大城市的大醫院治療,產生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充分反映了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我們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繼續推行跨省托管模式,有序分流河北和其他地方的進京病患。”11月29日9時許,在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會議室內,該院黨委書記陳宇萍與多名科室主任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議題進行座談,講體會,談思路,謀發展。
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2015年,保定市兒童醫院委托北京兒童醫院管理,增掛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院牌,此后,北京兒童醫院陸續選派大批專家來保定出診會診、開展手術。去年7月底,我國北方最大的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干細胞移植科落戶保定,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加速流向保定。
由“輸血”變“造血”,鍛造一支能力強且帶不走的醫護隊伍。在北京專家指導幫助下,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各科室醫護人員技術能力水平不斷提高。目前,該院匯集了全市一流的兒科專家和中青年技術骨干,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隊。
醫院醫療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前來就醫的病患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保定市兒童醫院2021年全年門急診62萬人次,是托管前的2.5倍;手術6496人次,是托管前的3.5倍。
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如何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做好專科聯盟建設,將‘觸手’最大限度伸到城鄉社區。”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院長田劍說,通過互聯互通的醫療服務網絡,整合區域兒科資源,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合理有序”就診模式,輻射帶動區域兒科醫療水平整體提升。
按照這一理念,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牽頭成立了由133家醫療機構組成的保定市兒科醫療聯盟,與順平縣醫院簽訂科室共建協議,與白溝新城康樂醫院建立聯合門診,推動建立保定市兒童基層診療網絡,讓當地百姓就地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保定市兒科醫療聯盟建立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推進質量安全同質化,實施聯盟內資源共享,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基層醫院治療有困難的病患,可通過雙向轉診綠色通道轉診到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確保及時得到有效治療。
“此外,我們會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短板弱項,選派相關醫生前去工作,還會通過技術幫扶、業務指導等方式培養基層醫生。”田劍說,截至目前,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下派專家到基層單位出診1200余人次,培訓講課180余次,結合當地實際開展適宜技術30余項。
大醫院“牽手”小醫院,患者看病留在“家門口”。白溝新城康樂醫院院長張仲芳說,“我院是保定市兒科醫療聯盟成員,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不僅選派專家前來坐診,還對基層醫生進行了培訓。我院醫療水平大幅提升,門診量比加入聯盟前增加約20%。”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臨床醫學研究和成果轉化走在前列,進一步輻射帶動區域兒科醫療水平整體提升,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努力讓群眾在衛生健康服務中有更多的獲得感。”陳宇萍說。
【記者手記】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是解決群眾好看病、看好病問題的關鍵。
如何既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把“蛋糕”做大,又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把“蛋糕”分好,構建起健康有序的就醫、診療新格局?
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無疑是一個生動樣板。
在發展的道路上,保定市積極引進托管醫院,走出“跨省托管”的新路子。被托管的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借“力”而上,不斷完善科室管理,大力進行技術創新,同時培養了一支業務水平高的醫護隊伍,自身醫療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與此同時,建設專科聯盟,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基層醫療機構輸送人才、培養人才,群眾就地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河北日報記者 呂若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