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什么意思,可持續發展內涵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經濟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觀強調經濟增長的必要性,認為只有通過經濟增長才能提高當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強國家實力增加社會財富。
2、但是,可持續發展不僅是重視經濟數量上的增長,更是追求質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相關資料圖)
3、要求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生產方式,積極倡導清潔生產和適度消費,以減少對環境的壓力。
4、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持續的工業發展和持續的農業發展。
5、二、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不等同于經濟可持續發展。
6、經濟發展是以“物”為中心,以物質資料的擴大再生產為中心,解決好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個環節之中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社會發展則是以“人”為中心,以滿足人的生存、享受、康樂和發展為中心,解決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共同發展問題。
7、由此看出,二者聯系十分密切,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發展,才能求得整個國家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全體公民過上美滿、愉悅、幸福的生活。
8、三、生態可持續發展:當人類開發利用資源的強度和排放的廢棄物沒有超過資源生態經濟及環境承受能力的極限時,既能滿足人類對物質、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環境質量,給人類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9、加之生態系統又能通過自身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環境自凈能力,恢復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和正常運轉。
10、這樣的良性循環發展,不斷地產生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這就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1、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公平性原則: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機會、利益均等的發展,既包括同代內區際間的均衡發展,即一個地區的發展不應以損害其它地區的發展為代價;也包括代際間的均衡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的發展能力。
12、該原則認為人類各代都處在同一生存空間,他們對這一空間中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財富擁有同等享用權,他們應該擁有同等的生存權。
13、因此,可持續發展把消除貧困作為重要問題提了出來,要予以優先解決,要給各國、各地區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發展權。
14、2、持續性原則: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能超越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
15、即在滿足需要的同時必須有限制因素,即發展的概念中包含著制約的因素;在“發展”的概念中還包含著制約因素,因此,在滿足人類需要的過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
16、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數量、環境、資源,以及技術狀況和社會組織對環境滿足眼前和將來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
17、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與環境,因此,持續性原則的核心是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從而真正將人類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有機結合。
18、3、共同性原則:各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雖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續性原則是共同的。
19、地球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決定全球必須聯合起來,認知我們的家園。
20、可持續發展是超越文化與歷史的障礙來看待全球問題的。
21、它所討論的問題是關系到全人類的問題,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22、雖然國情不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
23、但是無論富國還是貧國,公平性原則、協調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是共同的,各個國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都需要適當調整其國內和國際政策。
24、只有全人類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從而將人類的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