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升溫與美元指數持續回落,全球資本開始重返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淘金。
截至1月12日21時,倫敦期銅主力合約報價徘徊在9102.55美元/噸附近,盤中一度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高值9185美元/噸,倫敦期鋁主力合約則報價2724.4美元/噸,過去5個交易日漲幅約8%,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報價也回升至78.55美元/桶,逐步遠離去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70.08美元/桶。
(資料圖片)
一位華爾街大宗商品投資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年初以來加倉大宗商品期貨的對沖基金明顯增多,導致越來越多資金凈流入額水漲船高。究其原因,一是華爾街普遍看好防疫措施優化令中國經濟增長基本面更加鞏固,帶動大宗商品需求明顯回升,二是美元指數回落掃除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一大障礙,吸引量化投資資本涌入推高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三是不少對沖基金對大宗商品期貨做了空頭回補,將大宗商品期貨投資占比從“低配”調整為“標配”,因為他們認為在歐美經濟衰退導致歐美股市仍有下跌壓力的情況下,經歷此前大跌的大宗商品期貨反而更具投資安全性。
記者獲悉,目前對沖基金青睞的,主要是原油與部分金屬期貨,原因是中國經濟持續好轉令這些大宗商品需求率先升溫。相比而言,農產品期貨仍面臨門口羅雀的窘境。
上述華爾街大宗商品投資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這也與抄底大宗商品期貨的資金類型有著密切關系。具體而言,目前積極重返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主要是量化投資基金與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前者主要看中美元指數持續回落而反向投資——買漲大宗商品獲利,后者則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對金屬原油需求上升的助推作用,在A股港股估值已出現明顯上漲的情況下,轉而買漲估值相對偏低的、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的大宗商品期貨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這導致倫敦不同金屬期貨價格走勢日益分化。目前對沖基金正持續買漲銅鋁等期貨品種,但對期鎳則“避而遠之”。
究其原因,市場傳聞英國金融監管部門叫停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重啟亞洲時段的期鎳交易,明顯影響華爾街資本買漲期鎳的積極性。
一位大宗商品期貨經紀商告訴記者,這直接導致對沖基金們將更多資金投向倫敦期銅期鋁,作為看漲中國經濟的重要押注。但這進一步推高了期銅期鋁漲幅,令倫敦金屬期貨品種價格分化趨勢更加明顯。
記者多方了解到,盡管越來越多對沖基金開始重新加倉大宗商品期貨,但目前整個對沖基金行業對大宗商品期貨的配置比例仍然偏低。此前對沖基金在大宗商品期貨的配置比例基本在10%-20%,但目前多數對沖基金的實際投資占比僅有6%-8%,原因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眾多對沖基金大舉加倉看漲大宗商品期貨,但美元大幅飆漲迭創新高令大宗商品價格自由落體式下跌,迫使他們遭遇巨額虧損不得不止損離場。如今面對美元回落令大宗商品重拾漲勢,這些對沖基金汲取此前教訓,對抄底加倉大宗商品期貨顯得格外謹慎。
畢竟,世界銀行發布最新報告,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調降至1.7%,較去年6月預估值下調1.3個百分點,令不少富豪家族辦公室與大型資管機構仍將大宗商品期貨投資占比維持在一個較低水準。
“目前,大宗商品期貨需要創造超預期回報,才能吸引更多資金重返這個市場。”前述大宗商品期貨經紀商向記者直言。尤其對大宗商品CTA基金而言,能否借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機會創造超額高回報,很大程度影響各類資本對它們的注資興趣。
在他看來,大宗商品CTA基金資金管理規模能否持續大幅回升,反過來也將決定這輪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回升的上限。
記者還了解到,本周以來各類投機資本也開始積極涌入倫敦期銅市場。究其原因,他們注意到銅庫存觸及歷史低點,在中國經濟增長帶動銅需求的情況下,倫敦期銅有望上演“王者歸來”式大漲。
全球大型銅生產商——美國礦業集團Freeport-McMoran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Richard Adkerson表示,為快速擴大電動汽車、可再生電力和架空電纜生產,全球對銅的需求激增,正導致銅供應短缺。
全球大型大宗商品交易商——Trafigura預計,全球銅供應正處于低位,庫存僅能滿足4.9天的全球消費,之后仍會進一步下降。
Bannockburn Global策略分析師Marc Chandler認為,相比美元指數回落,炒作低庫存正成為投機資本全力推高倫敦期銅等金屬期貨的新題材。而這種炒作風潮很可能吸引更多專業投資機構開始轉變對大宗商品的低配策略,紛紛加入這場新的投資獲利浪潮。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