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都市農業科技博覽園開園,匯聚四十多項新技術
雄安新區都市農業發展再添新場景
9月23日,伴隨著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位于雄安新區雄縣黃灣村的都市農業科技博覽園正式開園。
作為雄安新區重點打造的農業科技示范平臺,都市農業科技博覽園充分借鑒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在設施農業建設、農業標準制定及農產品品牌運營方面的先進經驗,建有35座溫室,匯聚350多個蔬菜品種、80多個果樹品種及40多項新技術,集成應用了物聯網感知系統、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環境精準調控等多種現代化技術手段。
活動現場,同步揭牌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雄安新區工作站”“國家數字農業區域(京津冀)創新分中心技術應用基地”等四個科技平臺。平臺將依托雄安新區的政策與區位優勢,積極推動京津冀地區農業數字化、標準化轉型,加速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進程。
“博覽園最大的亮點和特色,可以概括為從‘經驗種植’到‘數據決策’的全流程科技賦能,其核心是壽光模式的集成創新與升級展示。”雄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傳統園區相比,它不是新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構建了一個智慧農業的完整生態系統。都市農業科技博覽園的建成運營,不僅能夠為京津冀城市群持續供應優質綠色農產品,還將通過構建“產—學—研—推”一體化體系,有效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發展,進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以來,雄安新區農業農村部門聚焦設施農業園區化、智慧化、示范化、品牌化建設,堅持“以園帶產、以產興村”,積極推進國家級農業園區建設。新區新建都市農業科技博覽園、智慧農業科技園等一批現代農業園區,發布國內首個基于DeepSeek提供公眾服務的“雄小農”AI農業行業大模型,啟動實施以土壤檢測、品種選育、智能裝備、場景示范、服務推廣、數字支撐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6S”行動,推動農業從傳統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形成“農業+”多元產業格局,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見習記者 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