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林楠)“純電續航可以達到250公里左右,而且充電速度和家用新能源車一樣快,剛剛我們才獲得了100輛電動重卡的訂單!”日前,在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里,負責人向成渝兩地20多位記者展示著新出的迭代電動重卡。這是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及媒體采風活動的重慶首站。
低碳生態:打通產業迭代與金融資本通道
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上汽紅巖)有4000余名員工,具備年產12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打造了全新一代智能重卡——紅巖H6,推出杰獅H6、杰虎H6、杰豹H6三大產品平臺,率先實現純電重卡全系布局、氫能重卡行業引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效率、零排放的新能源是實現汽車產業結構、清潔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轉型的選擇之一。根據測算,一輛新能源渣土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百噸、氮氧化物近2噸、顆粒物排放約30公斤,減排效果顯著。
隨后,媒體團前往第二站,華能重慶兩江燃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2014年年底,成渝首個天然氣發電廠華能兩江燃機一期2臺467兆瓦燃氣發電機組建成投產。
如今,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重大能源項目之一,華能兩江燃機二期2×741兆瓦燃氣發電機組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二期建成后,總裝機容量將達2418兆瓦,年發電能力約100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1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0萬噸。
“通過聯合循環和能源梯級利用,天然氣發電效能利用可高達70%以上,碳排放量只有煤電的50%。”華能兩江燃機相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9月22日,在生態環境部門的積極促進下,華能兩江燃機與中國銀行重慶兩江分行簽訂3億元3年期基建貸款合同。今年4月份兌現首筆1.2億元貸款,有效降低了該項目融資成本。
科技賦能:“巴渝治水”實現全市120條河流水環境智能監控
科技賦能是重慶構建數字生態文明新格局的重中之重。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一切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7月7日下午,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鄔伯昌向采風記者介紹九龍坡數智生態平臺時表示,近兩年來,區政府投入4000余萬元打造數智平臺,對九龍坡區內的水質概況、流域畫像、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工作追蹤等進行系統化監管。
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的數智平臺與市局的“巴渝治水”大數據水環境管理大數據系統實現了有機鏈接。
“巴渝治水”水環境管理大數據系統通過580個智能感知點、2200位現場巡查用戶、7000平方公里無人機巡河排查、8.2萬平方公里的衛星遙感解譯,構成“空-天-地”一體的數字水生態智能感知網,實現了全市120條河流水環境狀況的智能監控,讓問題1秒鐘發現,1秒鐘推送,1秒鐘響應,最快8小時內整改銷號,問題銷號效率提高了80%。
此外,重慶建立了流域大數據“畫像”指標體系,從水質量、水資源、水生態、水污染、水監管等多個維度刻畫流域水環境的方方面面,開展流域大數據“畫像”,根據數據特征,為每一條河流量身定制“數字化管水一張圖”,提升大數據分析研判能力,實現水環境“可視”“可查”“可分析”,為環境要素感知、污染分析和精準溯源提供數據基礎。
在追求提升水環境管理現代化水平的路上,重慶還建立了縱向聯動、區域流域橫向協同的矩陣式管理網,形成水環境管控力“五色”評價機制,建立水環境問題“發現—交辦—跟蹤—銷號—評價”閉環管理流程,問題處理由原來的10天縮短為2天,效率提升80%,有效提升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流域聯防聯控能力。2022年,推動臨江河、龍溪河、梁灘河等河流水質根本好轉。
去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高于國家考核目標1.3個百分點,實現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