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IT金英會
編輯 | 武文 張云迪
“IMF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是……
【資料圖】
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一直是備受關注的一股金融科技力量。從興業數金首開商業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先河,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陸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據IT金英會不完全統計,至今已有21家商業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總注冊資本高達78.85億元。分別來自5家國有銀行、9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1家農商銀行,2家省聯社。
具體來看,在國有大行中,除郵儲銀行外,其他均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9家也陸續成立,廣發、渤海正在籌建中,恒豐因為組織架構調整尚無相關信息,浦發銀行旗下的浦銀金科目前尚未開業。
城商行中如北京銀行、廊坊銀行、盛京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紛紛成立了科技公司,農商行中有深圳農商行,浙江、廣西兩省的農信省聯社等。
從注冊地來看,銀行科技公司注冊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其中,北京有5家,上海有5家,深圳有4家,杭州有2家,值得注意的是,城農商行的注冊地多與總部同城,方便管理協調。
從目前已知成立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來看,各行投入差異較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注冊資本處于相對較高水平,例如,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金科注冊資本高達17.30億元,位列第一;較之國有銀行數億元注冊資本、數千人的員工規模,城農商行因為母行資產體量較小,市場規模受限,金融科技公司的總體注冊資本偏低,如廊坊銀行設立的易達科技注冊資本最低,僅為200萬元。
事實上,目前限制中小銀行科技能力建設的一大因素,正是高層管理團隊的思想準備尚未完成。很多中小行現在都在招科技人員,算科技投入占營收比重、科技人員占員工比重。雖然有的銀行沒有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但是大部分也組建了由總行直轄的金融科技部門,以承接全行的數字化轉型工作。
除了設置金融科技部門以外,許多銀行還采取了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漸次開展數據化轉型工作。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銀行成立科技子公司將成為銀行業的“標配”,但是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仍在摸索階段,現在的盈利模式和定位其實都還比較模糊。
金融科技公司發展戰略
當前,我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金融行業進入了科技驅動的時代。2022年下半年以來,多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進行了不同尺度的戰略修正。從整體上來看,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發展戰略方面總體圍繞數字化展開,以技術研發與服務母行為基本任務,但各子公司在發展的具體方向和角度方面有一定差異,產品體系設計上也各有側重。以下是部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戰略布局。
金融科技公司業務范圍&產品
在數字化發展風起云涌的背景下,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業務途徑,大多遵照著由內到外的軌跡,分為對外輸出科技能力(與金融服務緊密相關)、對內服務母行(服務對象主要為母行客戶)兩部分。
從實質上看,協同母行戰略,服務好母行,正成為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當前及下一個階段的共識。在業務經營方面,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這成立創新實驗室,深入跟蹤研究新技術,創新服務場景,或者研發金融新產品,通過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加強分布式平臺等研發力度。
以下是部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業務范圍&產品。
金融科技公司優劣勢分析 根據對各家銀行金融科技戰略研究,以及對部分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調研發現,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的大環境,有著深刻的技術、行業和政策等背景。當然也有自身不可避免的劣勢存在。
“北京打車太便宜”?專家這么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