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2日,新湖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大宗商品線上論壇周”于線上舉行。在第二日的有色金屬產業分論壇上,多位行業一線專家出席并發表演講,熱議有色金屬期貨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并對有色金屬價格后市進行了展望。
上海期貨交易所商品一部資深經理葛婉婉就“推動有色金屬期貨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進行了主題演講。她表示,隨著時代發展,衍生品市場成為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期貨市場規模也增長顯著。目前上期所有色金屬期貨共6個品種、7個合約。2022年一季度有色金屬期貨交易規模同比下降,持倉規模和交割量同比上升。
葛婉婉認為,期貨市場的定位首先是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的平臺;其次是提供價格發現平臺。從上期所的角度來看,上期所通過加強市場監管,充分發揮期貨交割“紐帶”作用,充分發揮標準倉單平臺服務功能,持續開展多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業投教培訓活動,推動更多企業了解期貨并合理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秘書長張琳就“‘雙碳’紅利如何在有色金屬市場釋放”做了主題演講。張琳認為,“雙碳”對有色市場影響深遠,近十年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在有色金屬總產量占比穩定保持在24%。預計在“雙碳”深刻影響行業格局的背景下,再生有色金屬占比將超過這個水平。
上海有色網大數據總監葉建華就“銅市蓄勢待發還是偃旗息鼓”進行了主題演講。宏觀面,葉建華認為全球經濟正在受到高通脹的抑制,但海外制造業PMI依舊位于榮枯線以上,韌性尚存。基本面來看,供應端銅精礦供應寬松,但短期電解銅產量難增長,預計2022年銅礦新增110萬噸,2023年新增99萬噸。需求面上,傳統板塊表現一般,新能源板塊發力可期。判斷二季度銅價維持強勢。下半年流動性收縮下海外通脹壓力緩解,疊加基本面供應小幅過剩,銅價或將見頂回落。
國家電投鋁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鋁資深分析師林進宇就“鋁市驅動今猶在?”做了主題演講。他詳細分析了2021年鋁價上漲的驅動,認為國內能源供應短缺、海外成本飆漲對電解鋁產量造成沖擊是提升鋁價的直觀因素,但貨幣政策以及能源政策的轉變是推升鋁價的根本邏輯。他判斷,中短期看,電解鋁價格將維持高位震蕩。中長期看,隨著實際資金使用利率的上漲、歐洲能源的供需再平衡、地緣政治引發的銷售渠道再分配、新增產能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及再生產能在上端回收比例及終端應用比例的提高,電解鋁價格或將出現趨勢性的下跌行情。
新湖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研發總監孫匡文就有色金屬整體策略分析做了主題演講。他簡單回顧了2021年有色金屬價格上漲的邏輯,認為在全球貨幣極度寬松的背景下,能源供應短缺、疫情等因素導致有色金屬供應短缺是驅動金屬價格的主要因素。而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能源價格飆漲推升全球通脹則是2022年的大背景。
總體看,孫匡文認為,雖然有色金屬價格均處高位,但全球高通脹背景下價格轉向尚早。雖然國內供應修復,但海外仍存不確定性,而消費整體有望逐步企穩。因此,有色金屬價格年內將維持高位甚至進一步上漲。在品種強弱上,他認為下半年錫、鎳及銅表現強于鋁、鋅及鉛。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