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中下旬開始,鋼材經歷了一波超跌反彈,鋼材利潤也明顯得到修復,鋼廠重新有了利潤,但利潤始終不高,而9月份開始,鋼廠再次進入虧損狀態,雖然虧損幅度不一,但持續沒有利潤了。而從調研反饋看,鋼廠減產意愿仍然不強,還沒有虧到必須減產,也有些非生產因素,還得多生產。隨著天氣漸涼,需求淡季越來越近了,而傳統的冬儲季節也越來越近了,鋼廠如何要利潤、如何推進今年的冬儲,已經受到市場的關注,本文通過對后期路徑的推演,以期能給冬儲的考量,給出些許參考。
鋼廠已經虧損
(相關資料圖)
從9月份開始,鋼廠基本全面進入虧損狀態,而從虧損的幅度看,熱卷虧損幅度較大,鋼坯和螺紋也持續虧損,電爐因為廢鋼的下跌,虧損幅度明顯收窄,從目前的市場狀態看,鋼廠虧損難扭轉。
旺季需求并沒兌現預期
從9月份開始,需求確實較上半年有所好轉,特別是十一前,終端備貨,需求明顯釋放,但十一后,缺少了備貨的需求,需求強度明顯回落,沒有需求旺季的明顯特征,大家期待的旺季需求預期并沒有兌現。
鋼材產量仍在今年的高位
而從8月份開始,前期減產鋼廠陸續復產,復產的進度一直持續到9月底,產量基本回到上半年的高位水平,對應今年的需求強度,目前產量已經不低了,并且,鋼廠雖然虧損,但并沒有虧到需要減產的程度,而各鋼廠也有自己生產任務的需要,不會輕易減產,高產量仍在持續。
庫存并不高,但旺季去庫偏慢
而鋼材的庫存水平同比往年還是偏低的,鋼廠、貿易商、終端都沒有備貨需求,主動降庫,按需采購,以產定銷,持續的低庫存運行,導致整體庫存持續下降,但相較往年旺季的去庫情況,今年去庫還是略偏慢的。
鋼廠如何走出困境
從鞍鋼的三季度預報也能看到,鋼廠虧損面在擴大,鋼廠如何擺脫目前的虧損狀態,已經是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了。我們從如下幾個角度來分析,給出鋼廠可能擺脫困境的路徑。
首先是市場現狀,鋼廠不減產,產量就不低;旺季需求不釋放,需求就沒有希望,而隨著時間推移,淡季越來越近了,需求釋放的預期時間也越來越短了,希望也越來越小了,特別是房地產的需求,從9月的數據看,年底前難有起色了;鋼廠、貿易商、終端,這個時候銷售意愿都很強,囤貨意愿都很弱,加上今年庫存大的商家,受傷都很嚴重,想要再次刺激投機情緒,難度很大。
其次是鋼廠獲得利潤的途徑,如果在需求維持目前弱勢的情況下,鋼廠只有減產,減少鋼材供應,才能重構未來鋼材供需結構,才能給鋼價帶來漲價信心,才能向原料要利潤;如果在維持目前高產量的情況下,只有下游需求明顯釋放,帶動鋼價上漲,才能給鋼廠重新釋放利潤。
我們可以推演后面的市場,供需兩端的演繹的可能性:
(1)需求釋放帶來利潤,就要看需求釋放的點,基建的需求,從今年的基建投資數據看,并不差,一直是維持鋼材需求的關鍵點,而房地產需求的釋放,才是需求釋放的關鍵因素,而我們關注的房地產銷售、拿地、開工、施工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已經明顯下滑,后面兩個月能夠釋放需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鋼廠減產帶來利潤,就要看鋼廠虧損的程度,和鋼廠減產的意愿了,目前鋼廠的虧損程度,減產仍是少數鋼廠的選擇,多數仍然加大馬力生產,在仍有邊際貢獻的情況下,鋼廠減產的意愿也不強,但如果需求不能釋放,鋼廠最終還是要通過被動或者主動的減產,來重構供需結構,獲得利潤,雖然目前看減產還是難,但減產的可能性還是可以期望的。
因此,我們推演后期的路徑,年底前,負反饋會從盤面的預期,轉到鋼廠的現實中,市場會進一步擠壓鋼廠的利潤,鋼廠擺脫客觀不能減產或者不愿減產的因素外,擇機選擇減產,壓降原料價格,去獲得利潤,是更合理的重新獲得加工利潤的途徑。
風險提示:能耗雙控及去產量政策的變化;宏觀政策的變化,對需求影響的預期;疫情變化對供需兩端的影響;海外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
(文章來源:中泰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