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經過一段時間的非洲豬瘟疫情,生豬的產能恢復到了常態化的水平,防控同時也進入了常態化。每年的冬季過后春季開始是動物疫情爆發的高峰期,導致疫情擴散的風險主要是人口流動和生豬產品的運輸,甚至是防控意識的松懈。這樣資本的炒作有“有機可趁”,可以回顧2021年春節的時候市場誤判導致了偏離正常值較大的產能過剩現象,養殖戶的養殖利潤瞬間受到了較大的打擊,炒作資本在那時倒是賺得盆滿缽滿。
(相關資料圖)
當下的情況其實也正處于產能較為寬松的情況,豬價近一年多的行情也不難看出,生豬市場紅利基本已經沒有了,生豬的產能進入了自動調節階段而常態化波動,同時2023年的豬價正在處于生豬價格小幅波動到階段性波動偏弱小幅下調回落的狀態。
近期商場上很多喊“生豬見底”、“迎來反轉”等消息,但是豬價的走勢依然還是不溫不火橫向小幅度波動,那原因在哪,產能方面到底如何?目前全國生豬的產能正在處于合理的水平,生豬的穩產保供基礎堅實,后市的供應和消費會趨于平穩,價格也會保持目前較為合理的水平,那么到底當前豬價回升后短期震蕩的主要原因何在?
消費恢復,養殖利潤虧損收窄
自從新冠疫情全面放開,到春節然后又到學校開學和社會活動全面的開工,生豬的消費端不斷的轉暖,加之2月份的凍豬收儲政策實施提振市場,生豬的價格在2月初觸底后持續回升,養殖端虧損面在不斷的減少。數據顯示,春節過后來到2月份,生豬的屠宰量較去年春節后同期增長了3.7%,白條豬的出廠平均價格同比上漲超過了10%,2月份新發地白條豬日均上市量超過了1400頭,同比增長超過了18%。
3月份的第二周數據顯示全國生豬的平均價格每公斤接近16元,同比上漲了近24%,較2月份的第二周的時候上漲了1.03元,已經連續回升4周。現在出欄生豬的利潤平均在-50元/頭,較2月初少虧150元/頭。目前正在處于消費量短期的報復性消費后進入穩定期的一個階段,消費需求在后續的市場中大概率會緩慢漸進式的增加,那么對后續豬價的影響會較小,后續的供需大概率都會處于協同增長的情況,豬價的變動也將會是穩定小幅波動緩慢上漲。
3月第2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每公斤15.95元,同比上漲23.8%,較2月第2周低點上漲了1.03元,已連續4周回升。目前出欄一頭生豬平均虧損約50元,較2月初少虧約150元。但是,隨著節后豬肉消費屬于短期報復性反彈,消費量增加到一定狀態后進入穩定期。后期將會逐漸季節性回升。同時消費需求具有內生性,后期消費需求的增加是漸進式的,因此對豬價后期的影響也是溫和的,即后期供需將會協同增長,因此豬價變動也將是溫和的。
養殖信心恢復
目前養殖端的信心逐漸恢復,壓欄和二次育肥的意愿變得較為積極,加上收儲動作豬價在2月觸底回升,疊加飼料的價格不斷下跌,養殖戶基本都看好今年的行情逐漸補欄的積極性有所提高。3月第2周,全國仔豬價格每公斤37.67元,同比上漲53.9%,已連續5周上漲,一些地方的仔豬價格每頭已突破700元。隨著豬價回升,壓欄和二次育肥情緒日漸升溫。2月份,全國規模豬場購入中大豬數量環比超10%,而之前已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其中100公斤以上的大豬環比增長在超過13%。一些二次育肥戶在2月下旬購買了300多頭均重105公斤的肥豬,到家價格每公斤15元,計劃等到19元以上再出欄。現在壓欄和二次育肥,將造成“肥豬更肥”、“豬不增肉增”,擠壓后期豬價回升空間。預計3—4月份生豬市場供應總體寬松,豬價短期內將低位震蕩,大幅回升可能性較小。
同時,由于目前國際豬肉價格處于較高水平、國內凍品庫存下降而餐飲消費需求,國內屠宰加工企業在豬價低于15元/公斤時加大了鮮肉轉凍肉的加工量。
產能偏高,供應趨寬
檢測數據顯示,2月份的能放母豬的存欄量環比下降,已經是連續兩個月回落的情況,存欄同比是稍微略高于上年同期,按照正常保有量的105%作為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間的標準,全國目前的能繁母豬是偏高的。
新生仔豬的數量來看的話,去年9月至今年2月全國新生仔豬的數量在逐月的增加,那么半年后整個市場上的生豬出欄量就會持續的增加,市場進入了較為穩定的情況,保供穩價的基礎已經奠定好,很難再出現去年7月份至10月份的“暴漲”情況。從我國今年1月和2月的飼料產量,有小幅度的增產,那也從側面印證了生豬產能的穩步增長。
(文章來源:紅塔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