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集團25日發布消息稱,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平臺主體工程海上安裝完成,標志著我國深水超大型導管架平臺裝備制造和安裝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對于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本次海上作業位于距深圳東南200多公里、水深約284米的珠江口盆地海域,完成了東、西兩部分主體組塊的吊裝,單個重量超過3300噸,是國內首次在近300米水深海域進行大型海洋裝備吊裝作業。
“海基一號”平臺處于南海內波流主通道上,海上安裝對作業天氣窗口和現場指揮要求非常高。“為確保海上作業安全高效開展,項目投用亞洲頂級起重船‘藍鯨’號作為主作業船,創新應用內波流預警、船舶運動監測等先進技術,攻克大振幅內波流、船舶慢漂等難題,海上安裝水平定位精度10毫米、水平偏差1.5米,遠高于設計精度要求。”中國海油陸豐油田群區域開發工程總包項目經理陽連豐說。
記者從中國海油了解到,“海基一號”平臺是一座集鉆井、生產、生活為一體的多功能鉆采平臺,配備了原油工藝系統、生產水精細處理回注系統等設備設施。平臺總高度達340.5米,甲板面積達7700平方米,總重量近4萬噸,建成后將刷新我國海上單體原油生產平臺的重量紀錄。為降低作業風險,提高施工效率,減少海上施工作業,“海基一號”平臺采用一體化建造方式,陸地建造一體化率達93%,關鍵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
考慮水深、技術、投資、工期等因素,海洋油氣開發采取多種模式。導管架平臺開發模式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形式,通常用于淺水海域油氣資源開發。此前,我國200米水深及以上海域均采用“浮式生產平臺+水下生產系統”開發模式。
“‘海基一號’平臺是我國首次嘗試深水導管架平臺開發模式,可降低開發投資約15%,并將大幅減少后續鉆完井和生產操作成本,提升油田采收率及經濟性。”中國海油陸豐油田群區域開發項目經理高爽說,它的成功應用為經濟有效開發我國中深水海域的油氣資源開拓出一條新路。
此外,中國海油披露的信息還顯示,“海基一號”平臺將服役于我國南海東部海域油田群區域開發項目,計劃今年下半年投產。油田群全面投產后,高峰日產原油達6500噸,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進一步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