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能源供需偏緊,我們再度將目光放在信用利差已極致壓縮后的煤炭領域,以期在資產荒的格局下發現煤炭債券投資機會。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我國煤炭行業將經歷革新,但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以及資源稟賦特點,煤炭的基本面具有一定支持,煤炭債市場在行業周期更迭過程中也愈發成熟。本文我們將對我國傳統能源結構進行剖析、對煤炭政策進行梳理并對違約發生后煤炭債板塊的性價比進行回顧,以推導當前債市資產焦慮中煤炭債券的“底氣”所在。
▍煤炭行業改革勢在必行,但基本面仍有強支撐底蘊。
隨著雙碳政策的推行,短期來看,煤炭需求增速或將有所放緩,但由于當前國際能源供需偏緊,煤炭的需求仍有保障。中長期看,行業革新會導致煤炭作為發電環節的燃料需求將有所下降,但其他領域利用空間有望拓寬。我國油、氣進口占比相對較高,進口長期面臨不確定性,因此傳統煤炭作為我國能源壓艙石的地位中期內不會改變。國內發電仍以火電為主,火電需求不斷增加,其中燃煤發電占比較高,因此煤炭具有非常強的需求支撐。
(相關資料圖)
▍我國原煤生產地域分布特征明顯。
從供給結構來看,國內生產是我國煤炭供給的最主要部分,占比在九成以上,且自“去產能”調整后,我國煤炭供給的結構就較為穩定。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大體呈現出“西多東少”的特征,煤炭生產也逐漸向晉陜蒙三省集中,晉陜蒙的原煤產量占比從2011年的60.16%逐步擴大到2021年的70.99%。從需求端來看,東部地區明顯要高于西部地區,區域供需的錯配下,因此形成了“西煤東運”的運輸通道,不僅解決了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也充分的帶動了中西部能源大省的經濟發展。
▍我國煤價具有季節性支撐,預計四季度將維持在較高位置。
從季節性的角度看,煤炭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能源,當火力發電量上升時,一定程度可以反應煤炭需求的上升。歷年由于溫度變化,冬、夏兩季用電較多,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能源,煤炭在此時期需求量也相應上升,從而使得煤價具有較強的季節支撐。從供需的角度看,當前國際能源供需偏緊,進口能源的不確定性較高,從而短期內導致對煤炭的依賴度提高,在需求的支撐下,預計四季度煤炭價格將維持在較高位置。
▍我國煤炭行業已經走過數輪周期。
2012年至2018年在經濟平穩回落,煤炭價格持續下跌時,供給側改革導致煤炭價格上升且進入高位盤整,煤炭行業走完一個完整的周期。2019年至今,煤炭行業開啟了一輪新的周期。2021年三季度以來,在雙碳的大背景下,煤炭供需錯配,煤炭價格快速上升,進入新的上升區間,即便在價格管控下也呈現高位震蕩態勢。回顧來看,煤炭行業在周期更迭中也變得更加完善。
▍風險因素:
出現超預期違約事件;國際能源供需情況出現超預期變化。
(明明為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關鍵詞: 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