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戶徐建國正在組織周邊的農戶一起去國儲庫賣大豆,他已經收到國儲庫收儲的通知,按照往年的操作,“現在應該有農民去國儲庫點排隊,賣大豆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各個村開始統計農戶的種植面積,問問手里有多少大豆,村里會給開自產證明,證明這些大豆是自己種的,不是中間商收購的。”他說,“拿著證明就可以去國儲庫送糧了。”
受到國家托市收購的影響,國內大豆價格出現了上漲。近年來隨著大豆、豆粕價格上漲,農民收益普遍提升。按照往年的方式,農民對自己種植的大豆惜賣,等到國儲庫收購的時候,賣到一個好的價格。
近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盧景波透露,2022年,中國國產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突破2000萬噸。進口大豆正在努力開拓新興豆源市場。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表示,將推動盡快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修訂,指導地方完善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
用自產證明規避貿易商
為了確保國儲收購的最終受益者是農戶,國儲庫要求農民提供自產證明,一旦發現虛假自產證明,一經查實,將依法嚴肅處理。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黑龍江國儲大豆收購政策中看到,嚴禁售糧人以次充好、新陳混雜、以陳頂新和提供虛假自產證明。一經查實,將移送執法部門嚴肅追究經濟和法律責任。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些政策主要是治理大豆貿易商的,貿易商收購的大豆,國儲庫是不收的,只有農民自己種植的大豆,國儲庫才會收。”
目前,中國大豆市場供應有國產和進口兩個來源渠道,兩者在功能用途、市場價格和市場需求等方面都有一定區別。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做豆制品、豆漿、豆腐等,年消費量在1300萬~1500萬噸,國內產量完全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進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飼用,榨油以后的豆粕用作飼料生產原料。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大豆市場情況可以概括為‘兩個充足、一個平穩’,也就是:國產大豆供應充足,進口大豆糧源充足,市場購銷總體平穩。”盧景波說,“從國內看,2022年我國大豆產量創歷史新高,超過2000萬噸,滿足食用消費后還有500萬噸左右節余,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從進口看,全球大豆供求關系比較寬松。”
有關國際機構預測,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約3.7億噸,創歷史新高;消費量3.66億噸,產消結余300多萬噸,為我國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滿足國內消費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市場購銷看,新豆上市后,收購工作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勢頭。3月底大豆旺季收購工作就結束了,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新豆418萬噸,同比增加171萬噸。同時,前期有關部門在黑龍江、內蒙古大豆主產區啟動了新季國產大豆收購工作,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盧景波說。
與大豆同等重要的主糧種植,國家已經連續3年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
“為了穩定口糧生產,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礎,國家有關部門綜合考慮糧食的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適當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其中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已連續三年提高,早秈稻連續四年提高,之前中晚秈稻也連續三年提高。”盧景波說。
據了解,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是每斤1.17元,早秈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0.02元;中晚秈稻1.29元、粳稻1.31元,和上年持平。
應急預警系統建立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人士不久前向記者表示,“縱觀全球,實現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可持續發展目標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他說,“據《2022年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目前,全球有近31億人無法獲得健康膳食,近1.5億5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這意味著,全世界各國需要共同加倍努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全球協同,積極促進全球糧食系統轉型。”
新冠疫情對糧食安全的現實考驗,給全社會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課”,再次凸顯了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應急條件下的糧食保障直接關系群眾生活和社會穩定。目前,我國基本建立了涵蓋儲運、加工、配送、供應等全鏈條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
到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584家、應急儲運企業4846家、應急配送中心3542家、應急供應網點56495個。應急加工能力每天可達到164萬噸,能滿足全國人民2天的需要。
叢亮表示,“當前,我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仍存在薄弱環節,表現為應急預案體系還不完備,應急保障資源布局還不平衡,現有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資源有效利用還不夠充分。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努力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優化、布局廣、管理精、調運快的國家糧食應急保障體系。”
叢亮透露,將推動盡快完成《國家糧食應急預案》修訂,指導地方完善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管好用好糧食應急保障企業資源,充分調動企業應急保供的積極性。
此外,補齊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短板。叢亮表示,將堅持“一縣一策”,充實網點數量,優化網點布局,推動網點全面覆蓋,補齊縣級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短板。堅持極限思維,持續提升大中城市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加強糧食加工能力區域協作、城市糧食供應預案制定和應急演練。聚焦特殊地區糧食應急保障弱項,加快構建多元化糧食儲備體系,夯實應急保供的物質基礎。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也將指導各地科學構建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加快實施區域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建設。加大力度推進國家與地方糧食應急保障資源優化整合,形成糧食應急保障工作合力。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