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官地鎮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以強鎮富民為目標,精心繪制“產業發展、美麗鄉村、民生服務”三張圖,奮力構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鄉村振興錦繡畫卷。
“產業圖”動力足
春投一簍苗,秋收萬斤蟹。一大早,楊家營子村“兩委”和村民們就來村里的河蟹養殖基地,卸車、搬運、投放蟹苗……繁忙的場景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水上畫卷。
【資料圖】
“今年投放了3600多斤蟹苗,蟹苗規格和品質都比較好,生長速度快,五個月以后就能捕撈。”看著一個個活力十足的蟹苗,村黨總支書記趙文海信心滿滿地說。
官地鎮堅持將黨支部建在富民產業鏈上,采取“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盤活閑置大棚、養殖區、鹽堿地、水毀地等一批閑置資源,建成設施農業產業園區2個、脫水蔬菜加工廠1個,并配套保鮮庫、分揀車間和交易市場,帶動各族群眾種植蔬菜1.2萬畝;建設養殖水面達到1000畝,養殖河蟹、觀賞魚等水產品,帶動20余人就業,人均增收4000元;建設500萬棒食用菌產業園區1處,吸納企業、合作社建立技術服務、訂單收購的種植合作關系,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210個,人均增收2萬余元。
“環境圖”展顏值
“一會開完會,大家都領點花種,種到自家門前,美化環境的同時,咱們自己看著也舒心。”馬鞍山村黨支部書記楊玉海說。
“我回去就在門口種上,到時候開花,我們村就更漂亮了。”村民李鳳琴手里捧著剛剛領取的花種子,高興地說著。
一座座秀美的庭院干凈整潔、花蕾待放,一條條硬化的村道曲折延伸、橫臥田間……這樣的場景既是全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的一個縮影,也是美麗鄉村發展的大勢所趨。
官地鎮積極推動黨建引領與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按照“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的原則,開展“雁陣”行動,由黨支部書記“頭雁領航”,基層黨員“大雁護航”,普通群眾“群雁跟航”,常態化開展房前屋后、街巷、公路沿線環境治理行動。同時,成立人居環境檢查隊伍,在10個行政村每月進行檢查評比,營造“比、爭、趕、超”的良好環保氛圍。積極發動黨員干部深入群眾家中、田間地頭,先后開展活動20余次。
“民生圖”有溫度
一把椅子,一把剪刀,一個臨時理發店就正式開業了。為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官地鎮巾幗志愿服務隊走進互助院,開展“愛心義剪”志愿服務活動,為互助院的老年人免費剪發,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就近、便捷的理發服務。
“我本來尋思過幾天去剪頭,但是這幾天天氣也不好就一直沒去,沒想到志愿者上門給理發。”老人們對志愿者們連聲稱贊。清爽利落的發型讓老人們面貌煥然一新,貼心的服務更讓老人們臉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官地鎮探索實行“多網合一”,構建起“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小組”“黨員+群眾”的管理網絡,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干部、道德模范、志愿者等基層力量,對大額醫療患者、重度殘疾人員、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進行摸底排查、定期走訪、動態管理,持續推進社會救助政策落到實處,2023年已開展入戶走訪500戶626人。同時,借助黨員志愿服務力量,根據志愿者自身專長和老人需求,開展上門服務、健康咨詢、衛生保健、用藥指導等各類服務,真正把民生服務做到群眾心坎里。(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王麗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