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如黛,碧波萬頃。遠眺官廳水庫,水光瀲滟、水鳥飛舞,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生態畫卷。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不僅僅是京津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的一顆“明珠”。
(資料圖片)
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
2016年,國家提出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總體方案。隨后,北京市著手研究相關實施方案,懷來縣也啟動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
近年來,懷來縣緊抓“兩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重大機遇,以縣域永定河、官廳水庫為重點,積極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宣教、濕地生態補償、濕地合理利用等綜合治理工作。
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劃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管理服務區和合理利用區5個功能分區,計劃總投資32億元。
濕地是水質“凈化器”。官廳水庫八號橋水質凈化濕地工程位于永定河入庫口灘地,該工程是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首個開工建設的濕地項目。
懷來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陳濤介紹:“為高質量高標準統籌推進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上千名建設者連續奮戰,完成了永定河濕地凈化一、二、三期和官廳水庫水源涵養一期工程,累計修復濕地面積5.8萬畝,栽植各類喬灌木960多萬株,其中構建人工濕地0.68萬畝。”目前,官廳水庫上游、北岸的大部分區域已經建設完成。
永定河入庫水質由地表水Ⅳ類提升至Ⅲ類,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至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種增加到192種。濕地公園的建設實現了保護官廳水庫及永定河上游流域濕地生態環境,帶動一方經濟發展,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八號橋
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始終堅持“多規合一”,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劃定要求,加強項目選址引導,深化與住建部中規院合作,全面優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城建設規劃以及其他控制性詳規,著力推動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發展,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高效集約利用土地。
全力守好官廳水庫。牢固樹立“官廳水庫有多好,懷來發展就有多好”理念,強化永定河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持續深化與北京市水務局、永定河流域公司的全方位、戰略性合作,以慶祝官廳水庫竣工70周年為引領,扎實推進洋河水庫清淤、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二期等工程,努力打造系統性生態修復“懷來樣板”。
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五彩瑤灣
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對標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標準,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統籌做好城鎮村莊綠化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等工作,全面提升南北兩山、環湖周邊、國省干道和高鐵沿線等區域生態建設效果,鼓勵發展林下種養,充分挖掘釋放林業綜合效益。
精準管住污染源頭。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強化追根溯源、分類施策、系統治理,持續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整治、工業揚塵管控、農村“煤改氣”掃尾等工作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環境污染犯罪,加快推動污染防治整體提升。
懷來縣域良好的生態環境
久久為功,讓碧水“活”起來。懷來縣始終堅持生態第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降碳、減污、擴綠多管齊下,鞏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成果,以生態之美成就發展之勢。持續啟動永定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將官廳水庫北岸、西岸、南岸剩余的4.5萬畝區域予以濕地修復。項目完工后,懷來縣域官廳水庫以及上游永定河流域將形成一個完整的保護閉環。
自2020年10月1日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開園以來,累計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不僅實現了公園的經濟效益,也帶火了周邊鄉村游,輻射帶動懷來全域旅游。
懷來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志非介紹,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有一個藍圖,以官廳水庫為中心向外劃定3個圈層:第一圈層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以生態保護和建設為主;第二圈層是以葡萄酒莊、溫泉為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創意區和健康養生區;第三圈層是工業、商業和其他功能區。“一湖三圈”的發展藍圖,勾勒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懷來樣本”的方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