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至今純堿期貨主力合約在經過了8月份的整理之后,逐步開始了溫和反彈,價格也從前期的2300一帶震蕩,逐步回升至2450元一線。
【資料圖】
正文
01
夏季檢修之后,純堿庫存壓力不大
9月至今純堿期貨溫和反彈。上半月由于商品市場擔憂美聯儲在本月的議息會議中大幅加息,因此商品普遍以下跌為主。進入下半月,伴隨著加息幅度的逐步明朗,以及國內自身提振內需的推動,下游玻璃止跌反彈,純堿的悲觀預期有明顯的修復。同時,雖然9月供給開始穩步回升,但是實際上在庫存端的反應還不明顯,現貨價格壓力不大,訂單還有增加。因此,在上述大背景下純堿1月合約開始反彈。現貨層面,目前的價差角度而言,目前輕重堿價差小幅擴大,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重堿的現貨仍有略貴的嫌疑。不過在重堿自身區間價差層面,則相對平穩。由于目前純堿端的加工利潤仍有結構性的不同,因此,從某種角度上,期價前期在2400關口的猶豫既有現實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遠期擔憂。
02
純堿開工率逐步回升
目前純堿生產企業整體開工率82.2%,其中氨堿廠家平均開工91.9%,聯堿廠家平均開工71.9%,天然堿廠平均開工100%。
9月目前已經開始或完成檢修的裝置有,福建耀隆(40萬噸)、淮南德邦(60萬噸)、徐州豐成(60萬噸)、金山化工二期、江蘇實聯停車檢修。未來,河南駿化、中鹽紅四方仍存檢修的預期。
純堿利潤方面,目前聯堿法裝置和氨堿法裝置生產利潤仍然以下跌為主。其中,聯堿法裝置利潤在972元,氨堿法裝置利潤也在368元。從歷史水平來看,氨堿法加工利潤已經回歸歷史區間之內。
03
純堿庫存水平趨于緩和
9月純堿庫存沒有延續8月的累庫趨勢,轉而伴隨著檢修產量的回歸,出現了緩慢去庫。截止上周,最新全國庫存為43.52萬噸,環比下降5.8萬噸。分地區數據來看,西北地區純堿庫存14.4萬噸(環比上周在增加2.2萬噸)。華北地區純堿庫存8.4萬噸(環比下降1.1),華東庫存3.2萬噸(環比下降1.4萬噸),華中庫存5.9萬噸(環比下降0.3)。整體而言,主要消費區去庫良好,西北地區庫存也開始下降。
04
宏觀預期向好,玻璃期貨溫和反彈
9月至今,玻璃期貨溫和反彈。基本面角度,1月合約雖然是傳統的玻璃淡季合約,同時也面臨了現貨端實際庫存偏高的預期。但是依然頑強地開啟了反彈模式,我們認為,背后的主要支撐有2方面。一方面,是宏觀政策在需求端有釋放,同時疊加了保交樓為代表的“專屬”消費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國內玻璃生產企業的加工利潤長期處于不利局面,裝置檢修數量開始增加,現貨挺價的預期依然存在。由于現貨的僵持推動了正基差對于期貨價格的提振。不過,依然需要注意到的是,目前玻璃基本面修復緩慢,期貨反彈亦步亦趨。長假之前上游工廠庫存下降,國慶長假備貨是主要驅動。目前來看,金九銀十的消費周期依然存在。相對而言,9月開始,下游玻璃產線增加,供給收縮下推動了玻璃自身基本面的修復。
分區域庫存水平來看,各主要玻璃的生產地區庫存均環比下降,庫存水平在高位反復。其中河北地區的玻璃生產企業庫存877萬重箱,其他地區主要玻璃生產地區的庫存為山東985、廣東759、湖北365、江蘇579(單位:萬重箱),全國整體庫存6175萬重箱,上周去庫300萬重箱。
05
05
光伏玻璃對于純堿需求拉動明顯
3季度至今光伏玻璃月度產量呈現較為明顯的爬坡趨勢,從1月的月度產量為100萬噸至8月底月度產量爬坡突破140萬噸。尤其是2季度開始,國內光伏玻璃產量維持高位。展望4季度產量如果能維持8月份的水平,則全年光伏玻璃增速或能達成我們年初預期的20%增速。考慮工信部之前關于今年光伏裝機落地的數據比對,我們認為4季度光伏玻璃的產量仍能保持。
06
結論
展望10月之后的行情,我們認為純堿的運行邏輯聚焦于自身基本面的回歸。供給端上游檢修明顯減少,供給增加幾乎確定。對沖的因素,最確定的是光伏玻璃的新增需求。傳統需求端的房地產端,目前出現了一定的向好預期,但最終兌現的需求的程度仍需關注。另一層面,3季度的純堿出口會否有超預期表現,或許也是下個階段的水面下因素。因此,多角度而言,純堿似乎處于基本面偏多的修復過程當中,1月合約反彈亦步亦趨,但中間需要多點關注需求兌現程度。
風險揭示
1、重堿裝置檢修檢修意外增加
2、環保因素引發上游停產
(文章來源:申銀萬國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