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8日的《母嬰之聲》,我們解讀了 10 篇文獻,關注:母乳喂養,母乳低聚糖,腸道菌群,睡眠問題,飲食結構,流產,抑郁癥,下呼吸道感染,D-二聚體,呼吸道合胞病毒。 ??
大數據支持純母乳喂養減少兒童行為問題!
PLoS Medicine——[11.613]
【資料圖】
① 納入蘇格蘭19萬余名兒童數據,其中66.2%為配方奶粉喂養,有25.3%為純母乳喂養,8.5%為混合喂養;② 總的來說,有12.1%的兒童需要特殊教育干預,混合喂養和純母乳喂養的兒童需要特殊教育干預的比例更低,具體體現在學習障礙、學習困難等風險降低;③ 純母乳喂養的兒童發生溝通障礙、社會情感行為困難、感覺障礙、身體運動殘疾等問題的風險降低;④ 而混合喂養的兒童這些問題與配方奶粉喂養的兒童沒有區別。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國家級數據庫,發現純母乳喂養的兒童在未來發生各種溝通障礙、社會情感行為障礙等問題的風險降低。本研究為進一步支持宣傳純母乳喂養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Epi汪)
【原文信息】
Infant feeding method and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 in 191,745 Scottish schoolchildren: A nation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2023-04-06,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4191
母乳低聚糖通過改善腸道菌群影響嬰兒健康(綜述)
Gut Microbes——[9.434]
① 研究者關注到母乳喂養嬰兒的糞便中雙歧桿菌的富集,這提示母乳喂養與嬰兒的健康的關聯可能是通過腸道菌群引起;② 而近20年來細菌基因組學、宏基因組學和糖組學等組學工具的發展,為解釋雙歧桿菌富集、證明益生菌補充劑的作用提供了可能;③ 綜合研究證據表明,消耗人乳低聚糖(HMO)的雙歧桿菌很容易在母乳喂養的嬰兒腸道內定植,并發酵HMO以產生有機酸和其他關鍵代謝物;④ 這些代謝物反過來有益于調節胃腸道環境并限制其他有害菌進入。
【主編評語】
本綜述總結了近20年來的研究發現,闡明了人乳低聚糖如何影響雙歧桿菌的定植,并通過代謝產物影響新生兒健康狀況。為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巨人的肩膀。(@Epi汪)
【原文信息】
Translating neonatal microbiome science into commercial innovation: metabolism of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as a basis for probiotic efficacy in breast-fed infants
2023-04-03, doi: 10.1080/19490976.2023.2192458
母乳低聚糖或可改善嬰兒腸道菌群結構
Obesity——[9.298]
① 對高脂飲食的大鼠進行不同劑量的3"唾液酸乳糖和2"-O-巖藻糖基乳糖的人乳低聚糖(HMO)干預;② HMO補充可導致劑量依賴性和性別依賴性的效應,高HMO補充的雌鼠表現出食物攝入量和體脂百分比減少;③ HMO補充與大鼠腸道中Blautia的增殖呈劑量依賴關系;④ 生命早期補充HMO并不能阻止高脂飲食對代謝結果的影響;⑤ 在嬰兒配方奶粉中添加HMO或許具有改善腸道菌群,改善嬰兒營養的潛力。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針對高脂飲食的大鼠進行母乳低聚糖補充劑的干預,對雌鼠的體脂百分比具有一定的益處。此外,對腸道菌群中的Blautia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為進一步開發含有母乳低聚糖的配方奶粉提供了科學依據。(@Epi汪)
【原文信息】
Select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in post-weanling rats affects metabolism and gut microbiota into adulthood
2023-03-30, doi: 10.1002/oby.23731
JAMA子刊:兒童睡得好,行為問題才更少
JAMA Psychiatry——[25.911]
① 納入10313名9-11歲的兒童,隨訪2年,在基線和隨訪期進行睡眠質量的評估,分為4種類型:低紊亂型、入睡/睡眠維持問題型、中度/非特異性紊亂型、高紊亂型;② 后三種睡眠類型的兒童發生內化行為、外化行為問題的風險更大;③ 隨著時間的推移,睡眠曲線之間的轉變與預期的內化和外化癥狀相關,但反之則不然;④ 具體來說,睡眠紊亂的兒童未來發生軀體問題、焦慮/抑郁、攻擊性、破壞規則等行為的風險增高。
【主編評語】
本研究發現,兒童在向青春期過渡期間,睡眠問題將會發生重大變化,這與后來的內化和外化癥狀存在關聯。睡眠情況可以作為未來干預和治療的目標,以改善整個發育過程中與睡眠和心理健康相關的結果。(@Epi汪)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s of Changes in Sleep an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From Late Childhood to Early Adolescence
2023-04-05,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3.0379
靈長類動物證據:母親飲食結構影響后代長期先天免疫細胞記憶
Cell Reports——[9.995]
① 母親營養過剩會增加后代患炎癥和代謝疾病的風險,本研究采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通過母親西式飲食干預,隨訪其后代情況;② 母親西式飲食在幼年靈長類動物中產生促炎性巨噬細胞,并且胎兒的造血干細胞和祖細胞代謝/功能改變;③ 西式飲食增加幼年后代造血干細胞和祖細胞炎癥基因染色質的可及性,并且增加胎兒和青少年骨髓中的油酸含量;④ 母親的飲食會改變后代兒童的長期免疫細胞發育程序,并對慢性病的發生發展造成影響。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靈長類動物實驗干預研究發現,母親的西式飲食或改變后代整個生命周期內免疫/炎癥激活的狀態,并對其慢性病的發生發展造成影響。(@Epi汪)
【原文信息】
Maternal diet alters long-term innate immune cell memory in fetal and juvenile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in nonhuman primate offspring
2023-04-13, doi: 10.1016/j.celrep.2023.112393
流產風險與圍產期飲食模式存在關聯(薈萃分析)
Fertility and Sterility——[7.49]
① 檢索并篩選適合的研究,最終納入20項隊列和病例對照研究;② 薈萃分析結果發現,女性圍產期攝入更多的水果、蔬菜、海鮮、雞蛋和谷物可分別使流產風險降低61%、41%、19%、37%、19%和33%;③ 關于攝入的肉類、紅肉、白肉、脂肪、油以及糖替代品與流產風險之間的關聯證據尚不確定;④ 含有健康食品的飲食模式或具有高膳食抗氧化指數的飲食模式可能與流產風險降低有關;⑤ 相反,富含加工食品的飲食模式被證明與流產風險增加有關。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匯總目前的研究證據,發現圍產期女性多攝入水果、蔬菜等可降低流產的發生風險。這為孕期飲食保健提供了新的證據。(@Epi汪)
【原文信息】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miscarri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3-04-13, doi: 10.1016/j.fertnstert.2023.04.011
國內團隊:兒童抑郁癥與腸道真菌組結構存在關聯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6.533]
① 納入145名患有抑郁癥的兒童及110名健康對照兒童,收集其糞便樣本進行真菌組檢測;② 兩組兒童腸道真菌組多樣性沒有改變,但真菌組成結構發生了變化;③ 抑郁癥兒童腸道中酵母菌、Apiotrichum等豐度增加,而曲霉菌和枯霉菌的豐度下降;④ 細菌-真菌跨域網絡在患有抑郁癥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了顯著變化,并且真菌組譜與不同的細菌組存在關聯;⑤ 目前的研究設計無法推斷腸道真菌組與抑郁癥之間的因果關聯。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病例對照設計,發現抑郁癥患兒的腸道真菌組組成結構存在變化,并且真菌組和細菌組之間存在相互影響。既往的研究更多關注的是細菌組。因此本研究為探討兒童抑郁癥問題的腸道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原文信息】
Altered gut bacterial–fungal interkingdom network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2023-03-30, doi: 10.1016/j.jad.2023.03.086
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新型診斷模型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456]
① 下呼吸道感染 (LRTI) 是全世界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涉及病原體、肺部微生物組和宿主反應之間的動態關系;② 納入117名明確為LRTI的兒童和50名非感染性呼吸衰竭的患兒,對其氣管吸取物進行宏基因組檢測;③ 在T細胞、肺泡巨噬細胞和干擾素反應的標記驅動下,該檢測可以很好區分LRTI的患兒(AUC=0.967);④ 但將其應用在不確定患者中時,52%的兒童被診斷為LRTI,并且其中98%可被明確病原體。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對兒童氣管吸取物進行宏基因組檢測,構建下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分類器,結果提示效果較好。現有的臨床診斷試驗并不能很好捕捉到病原體、宿主反應之間的關聯。因此本研究為兒童的下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原文信息】
Integrated host/microbe metagenomics enables accura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diagnosis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2023-04-03, doi: 10.1172/JCI165904
國內團隊:孕婦D-二聚體增加軌跡或影響不良妊娠結局
Clinica Chimica Acta——[6.314]
① 納入7095名單胎妊娠女性,收集孕期D-二聚體水平,并劃分為三個軌跡類型:輕微增加型(占43.6%)、快速增加型(51.3%)和持續較高型(5.1%);② 與輕微增加型女性相比,快速增加型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盤、巨大兒、大于胎齡兒、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增加;③ D-二聚體持續較高型孕婦巨大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的風險較高;④ 本研究提示,懷孕期間女性D-二聚體水平會隨著孕周的增高而增加,應關注孕婦D-二聚體的變化軌跡。
【主編評語】
D-二聚體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纖維蛋白凝塊,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臨床上檢測D-二聚體主要應用在靜脈血栓栓塞(VTE)、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等方面的診斷。本研究發現孕期D-二聚體整體水平呈現上升趨勢,但是不同研究對象之間上升的軌跡可能存在差異。急劇增高的女性發生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增高。(@Epi汪)
【原文信息】
Trajectories of maternal D-dimer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dvers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s: a prospective birth cohort study
2023-03-30, doi: 10.1016/j.cca.2023.117324
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疫苗接種策略衛生經濟學評價
BMC Medicine——[11.15]
① 數據顯示,在肯尼亞和南非,6個月以下嬰兒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感染率高于既往基于社區的發病率的薈萃分析;② 在肯尼亞分別進行母體RSV疫苗接種(MV),或子代單克隆抗體 (mAb)接種策略,可減少5歲內兒童RSV相關死亡風險10.5%和13.5%;③ 類似地,在南非,兩種接種策略可分別減少兒童RSV相關死亡風險27.4%和37.9%;④ 成本效用分析提示,兩地區要提高一個質量調整壽命年,推廣疫苗所需要的成本都低于當地的人均GDP,具有益處。
【主編評語】
本研究針對肯尼亞和南非兩個地區開展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接種策略的衛生經濟學評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這兩地區產前保健的覆蓋率分別為61.7%、75.2%,并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較高,因此普遍推廣疫苗接種,無論是母體接種還是新生兒接種單克隆抗體,都是可行的方案。(@Epi汪)
【原文信息】
Estimat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maternal vaccination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Kenya and South Africa
2023-03-31, doi: 10.1186/s12916-023-02806-w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Epi汪,尹小甜
點擊閱讀過去5天的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