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TF萬億指數)
這兩天市場波動有點大,機器人、算力、AI等“小登資產”高位震蕩。
(相關資料圖)
后續需要密切關注國內的政策動向,可能會刺激整體新一輪的上漲。
那,新的方向是什么呢?
低估值的滯漲方向或許是一個選擇,比如如消費端的商業百貨、食品飲料、傳媒等。
隨著中秋、國慶節近,消費端有望迎來需求旺季,這些板塊可能會有階段性機會。
于是梳理了估值低,業績高增,今年以來滯漲的指數,篩選標準詳情見圖,共有19只指數,主要是消費相關、紅利相關、證券相關、電力相關。
以上指數,我們以華寶基金旗下ETF為例,介紹一些指數關聯ETF品種。
1、食品ETF(515710)~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指數一鍵布局白酒、乳業等剛需賽道,享受國民消費升級的長期紅利。
2、消費龍頭ETF(516130)~中證消費龍頭指數覆蓋衣食住行各領域巨頭,穩健捕捉行業領袖的成長性與抗風險能力。
3、價值ETF(510030)~上證180價值指數深度挖掘低估值高分紅藍籌股,用“便宜買好貨”策略守護資產安全。
4、券商ETF(512000)~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牛市沖鋒號角一響,它便率先發力,高效捕捉股市活躍期的爆發機遇。
5、標普紅利ETF(562060)~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雙因子精選高股息+低波動個股,用“紅利+成長”雙引擎穩健滾雪球。
話說這會又瞅了一眼30年國債收益率,已經突破2%了。
超長期國債的收益率被看作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標桿和長期經濟預期的晴雨表。它的上漲通常反映了以下幾種市場共識:
1)經濟復蘇預期增強:投資者預期未來經濟將增長回暖(例如PMI、社融等數據向好),通脹可能溫和回升,因此要求更高的長期利率來補償潛在的通脹和增長風險。
2)貨幣政策預期轉變:市場可能預期央行未來的寬松政策(如降準、降息)會推遲或力度減弱,導致長期利率水平自然上移。
3)風險偏好提升:投資者更愿意將資金從安全的國債中撤出,轉而投向股票等風險更高的資產以博取更大收益,這就是所謂的“股債蹺蹺板”效應。
利好什么板塊呢?在30年國債收益率上行的背景下,大金融、周期資源板塊、高股息/紅利策略相對更受益,也就是上面分析的“老登資產”了。
從近期的資金流向上來看,近一周,證券ETF和券商ETF分別流入56.8億、26.6億,持續吸金。另外紅利類資產也有資金明顯抄底。所以,“老登ETF”會回歸嗎?我們拭目以待...
那,今天簡單的分析就到這了,大家周末愉快。
注:本文數據來源: ETF查一查,市場公開資料等,僅做研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