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很久沒有聊現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確定性不高,現貨端多空都可以解釋,也沒有太大的矛盾出現,從方向到幅度各種摸不準,因此從交易策略角度就沒有相對安全的邊際,只能不斷進行觀察。但最近市場節奏明顯出現變化,近月05合約從上周開始加速收升水,現貨端亦出現連鎖效應,包括部分主播喊話豬價4月前后存在風險,進而使得養殖戶“搶跑”,豬價有所回落,養殖端情緒上周末還處在較為低落的狀態,但在期現同步回落收復升水后,市場環境再度出現變化,宏觀資金對股期均起到提振作用,疊加疫情消息開始發酵,金融市場先動,帶動現貨端情緒好轉,現貨短期風險解除。
具體分析一下:
疫情在期貨交易策略中充當什么角色?我們認為是提供不確定性及超預期表現的因素,首先回顧一下非瘟史:非瘟自2018年8月傳入中國,10月開始在北方影響明顯,致死率偏高,人心惶惶,一頭有病則出清一欄(無論是否是非瘟),短期大量生豬涌入市場,市場嚴重供過于求,價格大幅下滑,2019年春夏在南方影響開始明顯,但由于前期北方已經拋售過,豬價在3月開始底部回升,但好轉的價格并沒有提振母豬存欄,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在2019年10月環比才開始由負轉正。
我們的養殖業已經與非瘟共存將近5年了,在長時間的疫情干擾下,現有的養殖場基本都有自身的一套應對非瘟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拔牙”等方式,在此期間我們的產業不斷升級換代,從企業設備到養殖選地較之前均有較大不同(現代化設備+深山老林養豬),疫情風險已經大大降低,卷土重來導致大面擴散的風險極低,就算有短期的集中小面積爆發,對產能的影響程度可能不會有預期那么大,市場的關注點更多的應該回歸到生豬本身的供需中來。
從生豬供應端來看,維持增產預期不變,只是目前現貨絕對價格不高,飼料成本高位導致養殖利潤被壓縮,但市場抄底心理不斷,但需關注增產周期現貨上方壓制,且本輪現貨下跌并未導致行業現金流出現大量虧損(13-14元/kg),行業去產能尚未完全開始,后續出欄壓力仍在,行業將通過不斷降本增效增強競爭力(強化飼料配方+加強管理+降重),部分成本控制較差的企業面臨虧損去產能的可能,而成本控制較優的企業仍有部分盈利空間,直至產能出清后供需強弱邊際變化。
從策略角度考慮,市場對于疫情的炒作短期可能不會馬上停止,05合約臨近交割,關注期現回歸路徑;遠月或仍存預期炒作空間,在增產周期下或出現不及預期的可能,因此抄底及追多應謹慎。大思路延續長期虧損去產能后周期好轉路徑。
(文章來源:一德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