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5年9月1日起,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將正式實施新的領取規則。根據人社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領取個人養老金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原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三種領取情形基礎上,新增三類可提前支取的情形,相關制度設計進一步貼近現實關切。
專業人士指出,此次政策優化在堅持長期積累導向的同時,增強了對現實困難的響應能力。將大額醫療支出納入支取范圍,有助于緩解家庭因重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尤其對醫療負擔較重的中低收入家庭具有現實意義,未來可通過系統對接實現線上申請與核驗。將長期領取失業保險金作為支取條件,為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者等群體提供額外支持,與失業保險形成補充。對低保人群開放支取,既體現制度關懷,也保留其后續繼續積累的空間。
隨著制度逐步落地,投資管理環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公募基金作為運作規范、信息披露透明的專業機構,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為支持個人養老金發展,公募基金設立了Y類基金份額,該類份額專門面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普遍實施管理費和托管費五折優惠,且不收取銷售服務費,有效降低投資者長期持有成本。在產品供給方面,已形成多元化格局:除目標日期基金(TDF)和目標風險基金(TRF)外,各類風格清晰、運作穩定的指數基金也已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范圍。
作為首批入選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鵬華基金自2002年起參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管理,2016年成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首批證券投資管理機構之一,在長期資金管理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與此同時,在服務個人養老金的過程中,鵬華基金注重投資者教育和長期陪伴,通過線上+線下等多元渠道普及養老投資知識,幫助公眾增強養老規劃意識,梳理理性投資觀念。于鵬華基金而言,個人養老金不僅是產品配置,更是理念引導和長期服務的過程。
此前,鵬華基金首席資產配置官鄭科指出,第三支柱的發展是對公募基金綜合實力的全面檢驗:主動管理型產品考驗資產配置與基金優選能力,被動型產品則依賴產品設計與運作效率,唯有長期投入、專業深耕,才能真正服務好國民養老需求。領取條件的放寬是個人養老金制度人性化的重要改進,使得個人養老金能夠在參與者遭遇重大生活變故或困難時發揮應急保障作用,增強了制度的靈活性和社會關懷屬性。
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優化,不僅是政策層面的持續完善,更是金融專業能力與社會需求深度對接的過程。它將不再只是一個賬戶或一項稅收優惠,而是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家庭財務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在持續升級,機構在迭代能力,而真正的價值,終將體現在每一位參與者能否在長期投資中達到預期目標,以及在關鍵時刻感受到到制度的托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