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國內期貨市場整體弱勢運行,金屬鎳跌幅居前,而原糖表現相對強勢。業內人士認為,從基本面來看,國內食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供應量不及預期,而供應過剩則是鎳價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展望后市,短期糖價仍有上漲潛力,而鎳價反彈空間有限。
【資料圖】
鄭糖期價再創新高
洲際交易所(ICE)原糖期價站穩21美分/磅后,國內糖價順勢拉漲,再創階段性新高。截至3月31日收盤,鄭糖主力合約上逼6500元/噸關口,報6448元/噸,月度漲幅超8%,領漲國內商品期市。
從基本面來看,國內食糖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供應量不及預期。一方面,由于2022年四季度遭遇干旱,國內甘蔗產量受到較大影響,此前有關部門已將食糖產量預期從1005萬噸下調至933萬噸;另一方面,國際市場上,印度糖主產區提前收榨,印度本季產糖量預期或進一步降低,巴西糖新季預期增產,但出口效率偏低。
“作為國內第一大食糖產區的廣西前期遭遇旱情,春節前播種的蔗苗生長困難。這不僅對今年冬季甘蔗收獲量產生不利影響,還將提高種植成本,從而利多食糖價格。”申銀萬國期貨白糖高級研究員徐盛稱。
“巴西糖即將上市,開榨后其出口節奏是關鍵看點。”光大期貨白糖高級分析師張笑金認為,若巴西糖出口平穩,則有望緩和食糖供應偏緊問題,同時將抑制未來原糖價格反彈高度。
展望后市,國元期貨研究咨詢部經理吳菁琛表示,廣西甘蔗糖減產,制糖廠惜售,預計白糖期現價格短期仍有上漲潛力,但能否持續上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ICE原糖走勢和國際宏觀環境。
滬鎳領跌3月國內商品期市
從3月大宗商品整體走勢來看,有色金屬板塊除貴金屬相對強勢外,其他金屬表現平平。尤其是在上期所上市交易的金屬鎳,截至3月31日收盤,月內期價跌幅超12%,在當月跌幅榜中居于首位。
在機構人士看來,鎳市場供大于需是鎳價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供應方面,中國純鎳產量逐月增加,印尼NPI、中間品和硫酸鎳產量增長,反映出新增產能的釋放;需求方面,不銹鋼1月產量大減拖累整體消費,前驅體產量低迷減少耗鎳。”銀河期貨有色研究員陳婧說。
“二季度需求季節性回暖,但供應增長更快,預計鎳供應過剩的格局將繼續擴大。”陳婧認為,二季度是傳統旺季,下游需求有所提升。此外,新能源汽車和不銹鋼行業當前庫存水平較低,在低價時可能將庫存補至正常水平,從而推動二季度需求環比增長;供應方面,供應端處在擴張周期,二季度純鎳新增產能投放,交割品不足的矛盾有所緩解。因此,滬鎳價格反彈空間有限。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