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江津玉重慶市地方標準新聞發布會現場(陳星宇/攝)
中國商務新聞網5月15日,《江津玉鑒定》《江津玉分級》重慶市地方標準正式實施,為江津玉辦理了能在全國通行的“身份證”,對江津玉產業加快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作為全國迄今已發現的獨有硒玉,江津玉的出現給江津帶來了嶄新的產業名片。“我們將充分挖掘利用這一特色資源,真正把潛在產業優勢轉換為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優勢。”江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江津區將按照“7+2”的工作思路,推動江津建設“以江津區為中心,立足重慶,輻射西南”的大型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
“7”即高標準打造“一區、一城、一館、一場、一校、一地、一賽”(江津玉原石開采區、西部國際珠寶城、江津玉博物館、江津玉原產地交易市場、玉石雕刻人才培養學校、玉石加工文創基地、玉石雕刻大賽);“2”即錨定建設重慶珠寶玉石產業集聚區、爭創“中國硒玉之城”金字招牌兩大目標。
現場展示的江津玉(陳星宇/攝)
根據目前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勘查結果和類推分析,江津玉礦體預計潛在資源總量超10萬噸,均在禁采區(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區等)之外,符合開采條件。同時,經過勘查分析和實地走訪,與江津毗鄰的川南黔北地區也分布有同品種的玉石資源。江津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津區將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與川渝黔周邊玉石產地區縣在資源開發、原石交易、產品加工、展示銷售、人才培養、文化創意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擴大產業集群效應。
為持續推動江津玉產業發展,塑造差異化比較優勢,江津區正打造江津濱江新城重點項目“克拉中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珠寶展示交易中心、珠寶首飾博物館、產品發布大廳、珠寶品牌展覽交易區于一體的“中國西部國際珠寶城”,為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江津區還提出將白沙和塘河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打造以原石交易、加工、文創、展示、銷售、旅游等為一體的玉石文化特色小鎮。
比如,依托江津玉原產地交易市場(含公盤)和重慶工商學校雕刻培訓專業,與國內玉石雕刻一流水平的上海、蘇州等地開展合作,培養本地玉石雕刻人才,同時計劃柔性引進國內一批業內大師落戶白沙古鎮;引入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云南翡翠琥珀等多種類寶玉石品種入駐集聚區,形成優勢聯動;打造“江津玉博物館”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普研學基地和“AAA級”及以上的旅游景點,塑造重慶旅游IP“打卡地”,實現“旅游產業+珠寶玉石”聯動的良性集聚生態圈。
據悉,江津區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努力把江津玉培育成為重慶特色文旅商品,成功創建“中國硒玉之城”。(陳星宇)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