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2023年4月主要經濟數據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數的擾動較大,我們結合數據的環比增速和兩年復合同比增速進行觀察。
(資料圖)
1、從主要經濟數據的環比來看,4月經濟景氣度明顯下降。4月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環比均處于歷史同期低位,僅小幅好于去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環比較之去年同期更低;工業、消費、投資三大版塊的環比均不及3月環比與歷史同期的比較。社會消費品零售中,餐飲收入的環比表現較好,錄得較罕見的正增長;拖累在于商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建、房地產、制造業的環比均較去年同期更低。
2、工業品需求仍然偏弱,裝備制造業仍是“中流砥柱”,工業原材料減產的拖累顯現。1)工業產銷率從3月低點明顯反彈,但較之2016-2021年均值仍明顯不及,反映工業品需求仍然偏弱。2)4月采礦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速進一步走低,體現了工業原材料行業的減產預期。3)已公布行業中,汽車制造和電氣機械的同比和兩年平均增速可謂一騎絕塵。
3、房地產投資仍主要依靠“保交樓”支撐,房地產銷售改善未能持續,房企開發資金來源尚未完全打開。1)房地產竣工面積同比增速再創2021年下半年以來新高,但施工面積同比增速繼續回落,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仍處低位。2)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環比僅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3)房地產開發各項資金來源的兩年平均增速均為20%左右的負增長,民營房企資金來源仍較緊張。
4、需警惕政府債券發行“斷檔”對基建投資的影響。不同于去年3月底就已下達剩余批次的新增地方債額度,今年截至5月上旬仍未下發剩余批次的地方債額度,且截至4月底,提前批的地方專項債剩余發行額度僅剩余約6300億。如果近期下達地方債額度,剩余批次地方債可能至6月中下旬才能發出,而去年5、6月份地方專項債分別發行達6320億、13724億。
5、制造業投資的支撐因素在于結構性新動能。“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指明了制造業投資的重點方向。2022年下半年以來,制造業的原材料和消費制造板塊投資同比增速明顯走低,但中游制造板塊投資同比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成為制造業投資的支撐力量。從4月已公布的行業數據來看,中游制造行業仍然表現亮眼,但增速普遍有所下降。
6、居民大件消費力量仍然薄弱,就業改善冷熱不均。1)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的兩年平均增速僅為0.8%,房地產后周期消費仍然疲軟,汽車、手機等大件消費也面臨動能不足的問題。2)16-24歲青年人口失業率創下新高,其就業困難對家庭消費的影響不容忽視;農民工就業繼續顯著改善,是城鎮調查失業率走低的重要拉動力量。
2023年4月主要經濟數據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數加持,工業和服務業生產、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均進一步走強,固定資產投資及其房地產、基建、制造業分項同比增速均進一步走低。考慮到基數因素的擾動較大,我們結合數據的環比增速和兩年復合同比增速進行觀察。由于去年同期經濟數據受疫情沖擊較快下行,兩年復合增速勢必會低估今年4月的經濟增長水平,因此,我們僅在觀察經濟數據的分項結構時參考其兩年復合增速,以提示基數因素對分項結構的擾動。
1、從主要經濟數據的環比來看,4月經濟景氣度明顯下降。
4月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環比均處于歷史同期低位,僅小幅好于去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環比較之去年同期更低;工業、消費、投資三大版塊的環比均不及3月環比與歷史同期的比較。社會消費品零售中,餐飲收入的環比表現較好,錄得較罕見的正增長;拖累在于商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建、房地產、制造業三大版塊的環比均較去年同期更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明顯放緩。
2、工業生產方面,工業品需求仍然偏弱,裝備制造業仍是“中流砥柱”,工業原材料減產的拖累顯現。
1)工業產銷率從3月低點明顯反彈,顯著好于去年同期,但較之2016-2021年均值仍明顯不及,反映工業品需求仍然偏弱。
2)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制造業仍是工業增加值的拖累項。盡管4月工業三大行業中只有制造業增加值增速上行,但這主要是由于去年制造業增加值下行尤甚。兩年平均來看,制造業增加值年復合增速僅為0.8%,不及電熱水的3.1%和采礦業的4.6%。
3)4月采礦業的增加值增速進一步走低,仍然體現了工業原材料行業的減產預期:4月非金屬礦物、黑色金屬冶煉、金屬制品業增加值增速均較上月走低,且三個行業的兩年平均增速也處于較低水平。
4)裝備制造業仍是工業增加值的“中流砥柱”,已公布行業中,汽車制造和電氣機械的同比和兩年平均增速可謂一騎絕塵,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運輸設備及電子通訊行業也呈較高增速。
3、房地產投資仍主要依靠“保交樓”支撐,房地產銷售改善未能持續,房企開發資金來源尚未完全打開。
1)房地產投資的相關面積指標延續了上月格局,房地產竣工面積同比增速再創2021年下半年以來新高,施工面積同比增速繼續回落,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低位略有回升,房企新開工意愿依然較弱。
2)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環比僅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與4月高頻數據反映的情況吻合,反映房地產銷售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3)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同比微增0.8%,不同融資渠道的分化較大,定金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同比大幅正增,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同比顯著負增。但其受到不同基數情況的影響較大,如果考慮兩年平均增速,則房地產開發各項資金來源均為20%左右的負增長,意味著房企開發資金來源可能仍較緊張。特別是,國有和民營房企的融資難度分化較大,民營房企債券凈償還的局面未改。
4、基建投資放緩,需警惕政府債券發行“斷檔”的影響。
與基建投資走弱相吻合,4月重大項目開工出現放緩勢頭,據Mysteel不完全統計,2023年4月全國各地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額約28078.26億元,環比下降34.0%,不及去年同期的半數。
不同于2022年在3月底就已下達剩余批次的新增地方債額度,今年截至5月上旬仍未下發剩余批次的地方債額度,且截至4月底,提前批的地方專項債剩余發行額度僅剩余約6300億。如果近期下達地方債額度,按照往年節奏,經過地方政府項目額度分配、預算調整程序,剩余批次地方債可能至6月中下旬才能發出。而去年5、6月份地方專項債分別發行6320億、13724億,今年在發行節奏上的“空檔”可能會對基建投資形成進一步拖累。
5、制造業投資的支撐因素在于結構性新動能。
1)當前制造業投資面臨產能和需求方面的“逆風”。在“十四五”規劃提出“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政策基調下,2021年以來制造業投資一直保持較高增速,導致目前產能過剩的跡象開始呈現,表現為產能利用率的走低。
2)穩定制造業投資需尋求并擴大技術改造和新動能行業的投資潛力。2022年,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8.4%,在制造業投資中的占比達40.6%。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指明了制造業技術改造的重點方向。2022年下半年以來,制造業的原材料和消費制造板塊投資同比增速明顯走低,但中游制造板塊投資同比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成為制造業投資的支撐力量。從4月已公布的行業數據來看,中游制造行業仍然表現亮眼,但增速普遍有所下降。
6、居民大件消費力量仍然薄弱,就業改善冷熱不均。
1)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的兩年平均增速僅為0.8%,商品零售同比增速的抬升主要還是受到低基數加持。特別是,建筑裝潢、家具、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以及汽車零售的兩年平均增速均呈顯著負增,意味著房地產后周期消費仍然疲軟,汽車、手機等大件消費也面臨動能不足的問題,本質上仍體現出居民消費能力與意愿不強。
2)4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進一步下降0.1個百分點至5.2%,但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持平于5.5%,16-24歲青年人口失業率進一步升至20.4%創下新高,低學歷青年仍是就業的薄弱環節,其就業困難對家庭消費的影響不容忽視。4月農民工就業繼續顯著改善,外來農業戶籍人口失業率進一步下降0.2個百分點至5.1%,是城鎮調查失業率走低的重要拉動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