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博衍杯”全國ETF及期權交易大賽中(截至2023年2月7日),深圳君宜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宜公司”)旗下君宜共達基金于全市場機構重量組“滬深300ETF”和“深證100ETF”品種摘得全國業績排名第一的桂冠(參賽成績根據參賽期間賬戶年化夏普比率計算)。
這個成績的操盤者正是石宇——現任君宜公司衍生品投資總監,兼君宜共達基金經理。石宇從事證券研究和投資工作十余年,擅長商品期權和 ETF 期權套利等投資策略。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所管理的期權產品累計凈值達 1.17,回撤不超過2%,長期夏普率超過3。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石宇應邀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他表示衍生品投資關鍵是要做好風控,比如通過倉位管理來控制風險,在波動較低的背景下采用多波動率策略收益更高,同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對衍生品全配置以分攤機會成本。
賣方策略關鍵:“風險定價”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期權投資策略有買方策略、賣方策略、價差類套利策略、波動率套利策略、中性對沖策略、混合策略等。
石宇主要運用的是賣方策略。“賣方策略的優點是風險較為可控,流動性好,且勝率比較高,一般情況下賺錢的概率比較大。缺點是賠率很低,如果偶然一次虧損處理不好的話,會造成較大回撤。所以做策略的時候需要爭取發揮勝率高的優勢,避免賠率低的劣勢,做好風控。”石宇說道。
“我們也致力于追求‘低波動、高夏普’,團隊也一直在風控上下功夫,經歷過具有較大幅度波動的衍生品行情,不斷提升風控能力。同時,我們了解到市場上投資者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有很大一部分需求是首先追求本金安全,其次再考慮能賺多少收益,我們的期權策略產品也在盡力滿足這部分需求。”石宇表示。
此外,賣方策略的關鍵點還在于如何做好期權定價。“說白了,就是這么多合約,我究竟要賣多少錢,我對自己每一份合約究竟值多少錢要有一個合理的評估,就像保險中的精算評估。”石宇說道。
在他看來,現實的市場是非理性的、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如果只是照搬教科書上的定價模型顯然不足以適應變化莫測的交易市場。
因此,石宇認為,“我們要根據當前市場數據獨立進行判斷,要讓定價模型契合國內各種不同品種的衍生產品,要讓模型本土化,要搞清楚衍生品的走勢特點,尋找最適配的分布函數,謹慎務實的做好風險定價。”
近年來,石宇也在數次大波動行情中,不斷完善定價模型,優化投資策略。其中最典型的是2021年,彼時核心大宗商品動力煤經歷了供不應求的煤荒和政策支持的增產保供后的寬松,行情走勢也從極端大波動轉向極端小波動的過程。“這種情況在歷史交易過程中是比較罕見的,我們當時還是采用比較保守的策略,沒有對定價模型做太大改動,主要是做好風控,把握住風控閾值,跟緊浮虧變動,必要時積極減倉,把風險扼殺在搖籃中。”石宇說到。
2022年后,石宇和他的團隊開始調整定價模型,將各種小概率事件考慮在內,調整分布函數。
石宇認為,投資不該只看短期獲利,應當綜合考慮長期利益。
多波動率的策略更加省時省心
2022年,深市股票期權市場迎來多次擴容,創業板ETF期權、中證500ETF期權、深證100ETF期權等產品接連上線,在豐富交易品種和風險管理工具的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到期權產品的交易中。
“我認為股票期權市場的擴容是非常不錯的,像以往只有上證50ETF期權和滬深300ETF期權這些產品的時候,我們的投資就相對比較集中,增加新品種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多可選擇的空間,資金配置也更加多元。”石宇說到。
“我們簡單回顧了下數據,和年初相比,2022年深交所股票期權日均持倉量大概增加了兩倍。尤其是創業板ETF期權,雖然剛剛上市,但是日均持倉量也有60多萬張,一舉成為深交所最活躍期權品種之一。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明年各個品種更加成熟,參與的投資者將越來越多。”石宇進一表示。
另外,石宇還指出,創業板ETF和深證100ETF極大豐富了投資者的風險對沖手段,滿足了投資者對創新成長和創新藍籌股票對沖工具的需求,股票期權市場的發展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股票期權的市場熱度相信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從市場方面來看,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維持了較長時間的低波動震蕩運行狀態,石宇認為,在這一背景下,無論買方還是賣方,要借勢套利是不容易的,“我們建議,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長線投資者,可以采用多波動率的策略更加省時省心,同時也更容易取得效益。”
同時,石宇也期待,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今后衍生品市場的參與結構更豐富一些、投資者更多元一些、參與資金流量更大一些,“期待交易所在把控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限倉,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衍生品市場。”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