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美盤原糖期貨大漲,主力05合約站上21美分關口。同期,鄭糖也出現了5連陽的行情,糖價突破春節后的橫盤震蕩區間,一口氣沖到6200關口下方。驅動糖價上漲的主要動力在于減產。
2月初市場就傳出消息,由于強降雨損及甘蔗產量,印度主要產糖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糖廠的壓榨時間較去年大幅縮減。最近,馬邦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該邦20余家糖廠已在2月底收榨,受不利天氣影響,較去年提早近兩個月,剩余糖廠將于3月底收榨,而上榨季部分糖廠直到6月中旬才收榨。22/23榨季截止2月底,馬邦產糖951萬噸,低于上榨季同期的973 萬噸。印度本榨季至今僅發放了610萬噸出口配額。按照慣例,印度政府最快會在 2月中下旬根據生產情況批準新的出口許可,但是最新的消息是印度政府可能會在4月商討出口問題。如果馬邦減產導致印度后續食糖出口許可難產,那么印度本榨季的出口量或將減少500萬噸,這對國際糖價是大利多。
國際糖業組織(ISO)最新季度報告顯示,預計2022/23年度全球糖市供應過剩420萬噸,低于上次在2022年11月預估的過剩620萬噸,主要因部分國家產量低于預期。ISO把印度的產量預估從之前的3550萬噸調至3430萬噸,把歐盟的產量預估從之前的1660萬噸調至1520萬噸。
與印歐減產相反的是,泰國和巴西都會出現較大幅度增產。泰國的增產已經比較清晰,截止2月21號產糖834萬噸,同比增加14%,預期整個榨季將增產140萬噸左右。巴西將在4月份開啟23/24榨季,市場對巴西增產預期強烈,預估巴西甘蔗產量將達到6億噸。由于現在原糖價格對乙醇折糖價高出4.59美分/磅,比價優勢明顯,巴西新季的制糖比預計將會超過46%,這樣算下來巴西將再現20/21榨季的豐產,食糖產量將會達到3800萬噸,同比增加400萬噸以上。
對于眼前的食糖市場而言,泰國的增產早已確定,巴西的增產也在預料中,而印度的減產卻來得有些突兀,特別是可能導致印度出口直接封閉,造成當前國際食糖供給的短期緊張。
國內方面,廣西減產算是主要的利多因素。由于去年干旱的影響,廣西糖廠今年收榨進度較快,到目前只剩17家糖廠還未收榨。根據泛糖科技的預測,2022/23榨季廣西全區甘蔗入榨量4200—4300萬噸,以產糖率12.75%計算,總產糖量536—548萬噸,較上榨季減產64—76萬噸,減產幅度較大。當然,從總體來看,22/23榨季內蒙、新疆甜菜糖共增產23萬噸,云南今年由于外部甘蔗入榨量加大,產量也會有所增加。全國總的產糖量下降幅度可能不會很大。
2月銷售數據較好也是支撐鄭糖的重要利多因素。2月各省糖協數據顯示,廣西銷糖54.5萬噸,同比增加19.44萬噸,產銷率42.48%(去年同期33.83%);云南銷糖22.92萬噸,同比增加9.95萬噸,產銷率39.54%(去年同期32.39%);廣東銷糖11.99萬噸,同比增加3萬噸,產銷率75.95%(去年同期57.98%)。不過,也有研究機構認為大量的糖依然停留在貿易環節,并未進入終端消費。表現之一就是鄭商所白糖注冊倉單+有效預報達到4.7萬張,較往年看這是一個比較高的倉單水平,這些倉單都是期現套利產生的。
進口方面看,22/23榨季我國已進口食糖177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7萬噸。目前,巴西原糖配額外加工利潤在-1072元/噸,泰國原糖配額外加工利潤在-1076元/噸。從配額外進口補充國內食糖供給的角度,原糖漲價,加上內外價差倒掛,國內糖價應當補漲修復價差。當然,從去年的情況看,加工負利潤對于進口的抑制作用并不明顯。
總體上看,3月份上中旬會國際糖價會偏強,此后隨著巴西新榨季的展開,糖價回調的可能性會加大,后期需要關注巴西國內的能源政策及天氣情況。由于巴西的增產預期已經打滿,任何能源或天氣方面的利多因素都會被放大。鄭糖節奏上將跟隨原糖,上行空間則要看終端的消化情況以及資金面的力量。
(文章來源:建信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