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好全年糧食生產第一仗,市財政將近10億元春耕資金送到田間地頭,以資金灑甘霖,助豐收增底氣,全力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近10億元真金白銀“解春渴”。為引入財政活水蓄滿農業生產“資金池”,市財政通過搶抓政策“窗口期”,全力做好項目申報,多方籌措爭取到近10億元的財政資金,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3.95億元、農田建設補助資金2.9億元、產糧大縣獎勵資金1.5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547萬元,并將于4月中旬前通過“一卡(折)通”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6953萬元。
加快撥付速度“賽春時”。為贏得時間差、打出提前量,市財政提前謀劃部署,主動與市直農口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扎實做好面積核實、任務計劃分解等前期基礎工作,及時制訂資金分配方案并下達資金,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和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列入直達資金管理,利用財政部直達資金監控系統讓資金坐上“直通車”,切實保障春耕生產相關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受益,并建立農林水支出統計調度和通報制度,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精準滴灌支出“染春色”。市財政堅持以資金精準投入助力農業產業全面發展,通過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引導各類經營主體轉變生產理念,幫助耕地地力恢復,改善土壤墑情;發放農田建設補助支持新建29萬畝高標準農田,改善優質糧食生產條件,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放農機購置補貼支持農戶購置農機具,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設立“政銀擔”合作風險補償金,增強農業抗風險和恢復生產能力,筑牢風險兜底“防護墻”。除普惠性政策外,市財政還針對特色農業產業實施了多項優惠政策,讓各有特色的產業為我市廣闊的農業地圖增添了多彩的顏色。(記者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