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銀行陸續發布公告,調整通知存款與協定存款的利率,并從5月15日起正式執行。多輪下調后,當前多數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3年、5年期存款掛牌利率已經降到3%以下。
按照有關部門下發的通知,自5月15日起,要求各銀行控制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其中,國有大行加點上限不能超過10個基點,其他金融機構不能超過20個基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走訪北京地區銀行網點時發現,除工商銀行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已將1天、7天通知存款利率下調至0.9%、1.45%。除國有銀行外,鄭州銀行、桂林銀行等城商行也紛紛于5月15日下調通知存款的執行利率。
除此之外,多家銀行的協定存款利率也于5月15日有所調整。比如,桂林銀行網站公告顯示,該行的單位協定存款利率下調55個基點,調整前執行利率為1.90%,調整后執行利率為1.35%,調整從5月15日開始執行。
實際上,在去年9月大型國有銀行相繼下調個人存款利率后,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9家股份制銀行便相繼對存款利率進行下調。至此,12家股份制銀行三年期定存利率全部步入“2”時代。
不過,一些細心的儲戶發現銀行在不同城市的存款利率存在不小的差異。比如,江蘇某商業銀行所售賣的1年期和2年期存款產品,其利率比上海分行低15個基點。而最熱門的三年存款產品,其利率差距更為驚人,高達40個基點。
降低存款利率的原因是什么?音頻:00:0006:37
降低存款利率的原因是什么?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凈息差逐季下降,這與銀行持續減費讓利有關,也將影響降低融資成本的可持續性。因此,人民銀行通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從而穩定收益水平,降低貸款利率,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比如目前,自律機制一次性調整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利率上限,引導商業銀行適度下調兩類存款利率,這將有助于銀行進一步減少存款利息支出,推動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同時也希望通過下調存款利率,進一步推動居民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和消費,促進實體經濟加快恢復。
不同地區不同銀行存款利率的確存在一定差異,總體而言是正常的,原因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同地區的市場利率制定機制商定的存款上浮上限幅度或有所不同,制定機制下的不同銀行所能采取的存款利率可能就有所不同。
第二,不同地區存款市場供求關系有所不同,客戶的投資偏好和儲蓄習慣不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存款利率定價。如有些地區存款相對比較多,那么存款利率可能低一點;有些地區存款少,那么銀行會通過提高存款利率來吸引更多存款。
第三,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分支機構,由于資產負債情況,市場競爭策略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存款的需求和利率的定價自然也不完全一致。
跨省儲蓄有風險嗎?
為了尋求利差,有儲戶開啟“暴走”模式,千里奔襲去外地存款,他們從蘇州趕到上海,從河北去往天津,只為尋求更好利率的存款收益。有些網友甚至不惜坐高鐵趕在銀行開門之前去排隊取號,因為那里的利率比本地的高。這種操作也被調侃成“特種兵式存錢”。那么跨省儲蓄真的劃算嗎?這其中有沒有風險?
董希淼表示,存款利率在不同地區不同銀行間存在一些差異,儲戶基于提高存款利息收入的角度,選擇不同地區不同銀行進行存款,是正常的市場選擇。此前一些儲戶會選擇利率相對高的銀行進行存款,這是大家都已非常習慣的現象。現在出現的新情況,是不同儲戶會選擇利率相對更高的城市進行存款,這同樣是正常的選擇。
只要儲戶到另外一個城市的銀行線下網點進行正常的開戶,到其他城市銀行網點的柜臺,正常的辦理儲蓄業務,那么都是受到保護的。存款金額在50萬及以下的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存款金額在50萬以上的,只要是在銀行柜臺正常存入,風險也是極低的。所以跨地區進行存款,本身并不會提高存款風險。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也不是金融管理部門定義的異地存款。異地存款主要是指通過線上辦理的或沒有到線下網點開戶的互聯網存款。只要儲戶自身到線下網點開戶辦理存入存款,都不屬于異地存款。
儲蓄還是好的理財方式嗎?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長期來看,存款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記者走訪北京地區銀行網點時也發現,近期銀行客戶經理重點營銷的目標已轉向理財類和保險類產品。在存款利率下調的背景下,儲蓄還是好的理財方式嗎?普通市民應該如何投資理財?
董希淼認為,隨著宏觀經濟加快恢復,有效融資需求逐步回升,盡管存款利率還有一定下行可能,但2023年存款利率下行空間并不特別大。但從中長期看,市場無風險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所以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應平衡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從自己的投資經驗、投資需求、投資能力出發,做好綜合資產配置。
在普通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存款是重要的一個金融產品,應該說存款對投資者的投資理財仍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一般投資者,要考慮好風險偏好進行資產配置。如追求高收益,那就應承擔更高風險;如追求穩健收益,那可適當多增配一些存款類產品。
當然在存款利率下行的時代,普通存款之外,還可配置一些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儲蓄國債等產品,作為對存款產品的一種替代。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非存款類的產品都有一定投資風險,只不過投資風險有大有小。對投資者來說,需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風險與收益都由自己承擔。
如果投資者風險偏好相對更高,那么在2023年這種情況下,可適當配置一些權益類的資產,如股票以及貨幣型基金;如果對貴金屬投資有一定興趣,且有一定的投資經驗,還可配置一些黃金產品。總之投資就是要基于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
來源:新聞建外14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