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成千上萬的德國人收到廉價電力服務商終止合同的通知,有些實際在2021年年末就已經不再提供服務了。雖然有傳統的公用事業公司接手讓人們避免了節日期間斷電的窘境,但許多新合同電價漲幅驚人,已經在德國引發了法律糾紛和強烈的社會反響。
德國的電力服務市場高度開放,充斥著大量的廉價電力服務商,他們從交易所或發電企業直接購電為居民和企業提供電力服務。這類企業以首年的超低電價和獎金返回,短時間內就能獲得數十萬份服務合同。而服務的第二年電價就會大幅上漲,如果用戶沒能及時取消合同,服務商就可以成功賺錢了。
在德國,取消服務合同需要用戶提前至少三個月提出書面聲明并得到服務商的確認才行,否則合同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因此被“套路”的客戶大有人在。
然而,從2021年年底有許多這樣的廉價電力服務商卻主動終止了對現有客戶的服務。比如名為“Stromio”廉價電力供應商一夜之間就取消了數萬客戶的服務。僅在柏林和漢堡地區,能源公司Vattenfall就不得不將近8萬個被突然終止服務的客戶納入其備用電力服務系統;德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埃森的能源巨頭意昂集團的客戶數量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暴漲。
傳統電力事業公司的介入雖然讓成千上萬的德國家庭避免了在節日期間停電的風險,但新的服務合同價格高昂。比如,科隆的Rheinenergie提供服務的電價達到每千瓦時72歐分,還有城市的基礎電力服務商提供的電價高達99歐分至1.07歐元。這樣的價格是絕大多數德國人目前平均支付電費的約三倍。
數據來源:德國聯邦能源與水資源管理協會 (BDEW)。注:2021年為前11月價格。
有消費者權益倡導機構隨機調查了23家電力服務供應商,其中18家引入了新用戶電費標準,而新客戶和原有客戶的價格平均相差一倍以上。目前杜塞爾多夫、哈姆和科隆的三個市政公用事業企業已經因區別對待新老用戶被告上法庭。
專家指出,問題的根源并不在市政公用事業企業。小型供應商與傳統的公用事業公司相比,通常無法保障長期電力服務,但是過去他們能從較低的批發電價中獲利。一旦批發電價上漲這些沒有大量現金流支持的供應商就會停擺。
由于煤炭和燃氣發電廠的發電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產量下降以及同期經濟復蘇下的高需求,2021年以來德國的批發電價實際上已經出現了爆炸式增長。2019年1月期貨市場上,平均交易電價為48歐元/兆瓦時;2021年10月上半月,已經達到這一水平的近三倍,即130歐元/兆瓦時;2021年12月底,上漲至創紀錄的325歐元/兆瓦時。
萊茵能源集團的發言人稱:“在12月底,我們不得不以高昂的價格購買能源。”因此新客戶必須支付更高的電價,具體價格取決于服務合同開始的日期。據了解,目前該公司提供的服務電價已有所下調,但新客戶仍然比老客戶要多支付20歐分/千瓦時。
2021年年底以來,許多德國工業企業也不得不以創紀錄的價格簽訂新的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合同。面對平均一倍的電價上漲,許多中型企業表示其正在失去全部現金流,從新年伊始就處于虧損狀態。部分電解鋁、塑料、玻璃、陶瓷企業正在大幅減產甚至關停。一些企業家表示,德國作為歐洲第一大工業國家,將被這樣的電價拖入深淵。
在大幅提高了價格后(現在歐洲天然氣現貨價格是2021年同期的四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商依然發出警告稱,工業企業的天然氣供應在供暖季結束前有供應中斷的風險。
德國天然氣行業協會負責人表示,德國天然氣行業目前的儲氣設施裝填水平很低,只達到53%。該值遠低于近年來的平均值。德國南部的天然氣裝填率甚至更低。
在2021年12月,德國第二大能源供應商萊茵集團就在歐洲能源交易所發出警告,由于天然氣短缺,在4月1日供暖季結束前,部分電廠有中斷供電的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俄羅斯是否能迅速增加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氣量。然而從目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緊張局勢來看,德國改善天然氣供應的期望變得渺茫。
德國計劃在2022年年底關閉全部核電站,到2030年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在可再生能源能夠滿足需求之前,用天然氣填補空白。然而當下愈演愈烈的天然氣危機正在嚴重威脅著德國能源轉型的安全。
上周,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綠黨)正式對外宣布了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擴張的新目標,即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市場份額從此前提出的65%提高至80%。2021年,德國這一指標為42%。
圖片說明:德國擬立法要求所有新建筑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哈貝克預計,由于氫氣電解、電動汽車增加以及數字化程度提高帶來的電力需求,2030年德國的用電量將比目前水平增加約28%。因此,實現80%的目標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為此,新一屆聯邦政府擬定了一攬子立法計劃旨在大力推動太陽能、風能、氫能的擴張。比如德國計劃強制要求所有新建筑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各州平均2%的土地用于容納風力發電設施等。
根據聯邦環境署的數據,德國目前要求0.8%的土地面積專門用于風力發電,但實際使用量僅為0.55%。
盡管此前在氣候政策上存在明顯的分歧,但上述目標和方案顯示出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中的三個黨派在迅速推動能源轉型上達成了一致。這不僅是因為德國目前的排放水平落后于其氣候保護目標,更是天然氣危機下的必然選擇。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