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波詭云譎。受此影響,國際油價在高位震蕩上行,創近七年來的歷史高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月14日,WTI(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報收每桶95.46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2.36美元,漲幅2.5%;Brent(布倫特)報收每桶96.4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2.04美元,漲幅2.2%。作為全球原油基準,WTI和Brent原油期貨價格創七年來新高。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于2月17日24時開啟,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10元和200元。
對于此次國際油價上漲對國內化工市場的影響,多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油價是影響因素之一,但反映到業績上還需要一段時間。
地緣因素引油價飆升
截至2月14日,國際油價已經持續四天上漲,WTI累計漲幅達到了6.10美元/桶,與2021年年底相比,漲幅高達26.9%。
業內人士指出,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有很多。近一段時間,俄烏關系持續緊張是導致近期油價上漲的誘因之一。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表示,受原油上漲影響,倫敦金報收于1871.15美元/盎司,為2021年6月11日以來的最高值。荷蘭TTF基準天然氣期貨日內一度跳漲14%至88歐元/兆瓦時,觸及1月3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德國3月電力價格飆升了11%至177歐元/兆瓦時。
隨后幾天時間里,俄烏局勢時刻影響著全球油價走勢。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分析1月31日~2月17日油價走勢時提到,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呈現M型走勢,運行區間顯著提升,WTI和Brent盤中價格于2月14日突破96美元/桶,收盤價格均創下七年來的新高。其中,對油價起到提振作用的因素,一是,1月底美國北部及東部地區遭遇今年第一場冬季風暴,導致二疊紀盆地的部分油田因冰凍而影響運輸,從而引發了停產,令供應緊張局勢更甚;二是,2月2日的石油輸出國組織(以下簡稱“OPEC+”)會議決定3月份繼續維持40萬桶/日的原油增產幅度,但市場認為OPEC+并無可實現該增量的產能,因此堅定了對油價的看漲預期;三是,俄烏局勢突變,地緣政治的緊張氣氛為油價的上漲更添了一把火。
近日,隨著俄羅斯宣布從烏克蘭邊境撤軍,令當地緊張氣氛為之緩解,原油價格在擠出了地緣溢價因素后,隨即大幅度走低。
與此同時,相關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歐洲是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主要市場,俄烏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天然氣流入歐洲的線路幾乎被掐斷,進而導致歐洲期貨市場的天然氣價格飛漲。
記者注意到,2月15日,隨著俄羅斯方面宣布撤軍,緊張氣氛稍有緩和。由此導致當日歐洲天然氣價格大跌并創下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金聯創監測數據顯示,2月15日,TTF較前一工作日下跌13.9%至22.6551美元/百萬英熱,英國NBP期貨價格下跌11.4%至23.128美元/百萬英熱。
當前,從全球原油供給格局來看,OPEC+、俄羅斯、美國為主要的石油輸出國,亞太、歐洲和美國則是石油消費主力地區。
EIA(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原油和天然氣收入平均占俄羅斯政府年度總收入的43%。俄羅斯每天出口約500萬桶原油,約占全球原油貿易總量的12%,同時每天出口約250萬桶成品油,約占全球成品油貿易總量的10%。其中,約有60%的石油出口到歐洲國家,占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48%;另外30%石油則出口到中國。
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國家發改委進行了本輪成品油價格調整,自2022年2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提高210元和200元。
由于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原油市場不斷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大型石油企業紛紛積極響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生產原油19898萬噸,比上年增長2.4%,比2019年增長4.0%,兩年平均增長2.0%;加工原油70355萬噸,比上年增長4.3%,比2019年增長7.4%,兩年平均增長3.6%。
其中,中國石油方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石油全年油氣產量當量預計超過2.1億噸,原油產量實現三年持續增長;天然氣加快上產,在油氣產量當量中占比達到51.4%。
下游端影響幾何?
2021年以來,受疫情形勢緩解、市場需求上升、庫存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國際油價漲幅明顯。與此同時,在原油價格的帶動下,石油產業鏈下游產品價格隨之上漲,由此帶動多家化工領域上市公司業績飄紅。
記者注意到,榮盛石化2021年預計凈利潤為125億元至133億元,同比增長71.03 %~81.98%。對于業績增長,榮盛石化在公告中提到,2021年公司依托特大型“少油多化”煉化一體化裝置,優化能源利用,降低單位產品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投入運行后,各裝置生產進展順利,開工負荷穩步提升,報告期內效益釋放明顯。
桐昆股份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億元至8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到152.94 %至 181.04%。
對于業績增長,桐昆股份內部人士提到,聚酯長絲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景氣度逐步回升,下游紡織終端消費持續恢復。
對于近期國際油價飆升對國內化工市場的影響,多位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原油是化工生產的重要原料。但是利潤表現還需要一個反饋周期,短時間內還無法有較為明顯的反饋效果。并且公司的利潤表現還要受到終端銷售價格的影響。
其中,桐昆股份內部人士提到,公司主要從事各類民用滌綸長絲的生產、銷售,以及滌綸長絲主要原料之一的PTA(精對苯二甲酸)的生產,是用于服裝面料、家紡產品制造的原材料。原油價格上漲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不過,一般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的售價也會相應提升,這樣看來,原油價格上漲對公司的利潤影響相對有限。
此外,渤海化學內部人士表示,該公司主要從事丙烷的進口、深加工,并且原材料主要來源于海外,對丙烷的價格變動影響更加直接,雖然原油價格會影響到丙烷價格,但是還要參考諸如匯率、丙烷的供需關系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沈陽化工方面則表示,原油價格上漲相應存在一個傳導周期,原油加工轉為產品,形成匯款后才能看到相關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原油價格上漲對石油生產企業而言或許是個好消息。
中國石油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 2021年凈利潤同比將增加710億元至750億元,增長374%至395%;與2019年同期相比,將增加443億元到483億元,增長97%到106%,兩年平均增長40%到43%,創近七年同期最好水平。
對于業績提升,中國石油方面表示,其抓住有利市場機遇,優化油氣產業鏈運行效率,大力實施提質增效,主要油氣產品銷售實現量效齊增。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樣上下游產業鏈貫通的公司,在面對市場震蕩時可以一定程度上平抑油價波動風險。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