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
上周原油期貨價格高位大幅回落,布油從130 美元/桶回落至110 美元/桶,主要受到俄烏局勢緩和、伊核談判進展以及阿聯酋增產表態影響。而就歐美制裁而言,似乎已經達到頂點,在加拿大和美國祭出石油禁運這個終極武器之后,歐洲方面除了英國之外其他大國暫未跟進,德國等老牌歐洲大國對石油進口制裁非常謹慎。后續仍要關注制裁發酵以及伊核談判等政治議題的相關進展。
而從現貨市場來看,俄羅斯原油的貼水仍在艱難尋底,其中烏拉爾原油黑海港口FOB 對Dated 貼水在上周五達到-34 美元/桶,再創新低,CIF 對FOB 的溢價接近6 美元/桶,主要反映地中海油輪緊缺、戰爭保險費用增加等中間環節成本飆升。而其他地中海油種也受到制裁的波及,貼水大幅下跌,如CPC 原油貼水達到10 美元/桶(因CPC 管道中混有俄羅斯原油),阿塞拜疆Azeri 原油貼水也出現下滑,買家在避開地中海相關油種的采購,而另一方面歐洲其他地區的原油貼水顯著飆升,北海原油的實貨貼水升至5 美元/桶,西非的尼日利亞與安哥拉原油貼水也節節攀升,因此從現貨的貼水的情況來看,市場緊張的情況并未出現緩和,整體歐洲的原油供應形勢仍舊非常嚴峻,此外,考慮到烏拉爾中質以及含硫的特點,北海與地中海原油品質以輕質低硫原油為主,在煉廠品質上無法互補,這會導致歐洲煉廠輕質組分收率增加,而中重質組分收率下降,這也意味著歐洲柴油的供應未來或將更加緊張,疊加本身俄羅斯柴油進口受限,未來歐洲出現柴油荒的可能性較高,我們看到歐洲柴油近月貼水出現大幅飆升,在成品油裂解價差中也表現最強。
從亞洲的情況來看,ESPO、薩哈林原油實貨貼水也持續下跌,ESPO 原油FOB 貼水跌至10 美元/桶,據了解國內民營煉廠在開具銀行信用證等方面遇到困難,不過亞太由于主力進口來自中東,且原油品質與ESPO 類似,因此受此影響程度有限。
因此從現貨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制裁造成的實質性缺口仍相對剛性,買家趨利避害導致其他油種貼水飆升,煉廠利潤受到損害,成品油出現結構性短缺,當前能夠對沖俄羅斯原油危機的只能是來自沙特增產或者伊朗、委內石油重返。
策略:短期中性偏多
風險:俄烏局勢緩和,伊朗核談出現重大進展
(文章來源:華泰期貨)
關鍵詞: 現貨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