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布白皮書。這份《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勾勒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主流群像,也呈現出當代青年農民工面貌。根據白皮書,在我國近1.7億外出農民工中,多數為青年,他們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流動更加自由、素質不斷提升、富有奮斗精神。
白皮書表明,青年的發展流動暢通自由。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背景下,中國青年逐漸由單向的“孔雀東南飛”轉變為多向的“自由隨心飛”,在自己喜歡的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在適合自己的地區拓展成長舞臺。一批又一批農村青年走進城市,揮灑汗水、奮力拼搏,安家落戶、實現夢想。2020年,外出農民工總數近1.7億,其中多數為青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比十年前增加15.3個百分點,高于整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個百分點,更多青年通過城鄉之間的發展流動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實現發展躍遷。
青年職業選擇日益市場化、多元化、自主化,不再只青睞傳統意義上的“鐵飯碗”,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逐漸成為青年就業的主要渠道。“非工即農”的就業選擇一去不返,第三產業成為吸納青年就業的重要領域。2020年,第三產業就業占比47.7%,比十年前增長13.1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新產業、新業態,催生了電競選手、網絡主播、網絡作家等大量新職業,集聚了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大量靈活就業青年,涌現了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多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青年的更多機遇、更多選擇。
教育方面,更加平等、更高質量的教育機會讓越來越多的青年打開了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路徑。
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等群體受教育權益得到充分保障。2020年,85.8%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服務;2012年至2021年,農村和貧困地區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定向招生超過82萬人。(記者 鄧崎凡)
關鍵詞: 非工即農